• 75阅读
  • 0回复

来自老区的年轻人——记全国新长征突击手陈耀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6-07
第2版(经济)
专栏:

来自老区的年轻人
——记全国新长征突击手陈耀明
贺益坚
5月3日下午,在团中央会议室里,随着一阵热烈的掌声,全国新长征突击手授奖大会开始了。一个瘦高个儿的青年,腼腆地接过了装着全国新长征突击手纪念章的红色盒子。他的心扑腾扑腾地直跳。红扑扑的脸,经小盒的红光映照,就象一片飘在东边天际的朝霞。
朝霞?是的。他,陈耀明,江西省萍乡市广寒乡官溪村团支部书记,就是穷山沟里腾起的一片朝霞,让我讲讲他那些有如朝霞的故事吧……
一个春寒料峭的深夜,官溪村里四处静悄悄的,陈耀明躺在床上,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一个问题在他脑海中,如波翻浪涌,消停不住:历史已掀到了1984年,官溪的农民还没解决温饱问题,人均收入不到200元,人均口粮不到650斤。
今天,团员们选我当团支部书记。我该如何带领青年为改变家乡的面貌作贡献呢?村里有的人说:“官溪是老区,我们找政府去。”
找政府,这不是向上伸手吗?
“伸手?”这两个扎心的字眼,使陈耀明脸上火辣辣的:大革命时期,官溪村17人壮烈牺牲,108栋房屋被烧毁。为革命,先烈们淌血破财,难道我们后人倒只会“伸手”么?
不!老区的青年人更要发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传统,自力更生,为改变老区面貌打头阵。
陈耀明上任办的第一件实事,就是组织青年捡了6天杉木尾巴,运到林站,卖了2006元钱,买回了一台彩电、300多本图书,建立了“青年之家”。事情虽小,影响却大。山里人透过青年人的这一举动,看到了自己的力量,树立了改变穷困面貌的信心。
不久,村里发生这么一件事:有个农民用石灰水浸种,因为没拣出石灰碴,烧坏了50斤谷种。这事引起了陈耀明的深思:不懂科学,种不好庄稼。
陈耀明高中肄业后,在乡农科所搞过农技工作,还在市农业局从师学过农技。他挑了4名有文化的青年,组织一个农技推广站,给农民讲农技知识,传递农技信息;还经常下田间释疑解难,采用多种方式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去年5月中旬,他们发现禾苗有稻瘟病迹象,立即向农民传授预防、治疗此病的知识。因为预防早,喷药及时,村里禾苗受害很小。
陈耀明的责任田,亩产已达920公斤。他正在悄悄地培育一种高产、抗病、耐寒的新品种,按照去年试验结果推算,单季亩产750公斤,年产量少说也有1200公斤。
在办农技推广站的同时,陈耀明还组织青年在荒山坡上开了12亩地,办起青年农场,种生姜,栽西瓜,育杉苗,养塘鱼,带头发展商品生产,年人均收入高达500元。
500元,为数不多,但深刻地启迪了村里的人:官溪村人均5分田,要致富,就要调整产业结构,搞商品生产。如今全村有30多户人家种西瓜,也有的发豆芽卖。
去年6月间,陈耀明筹集资金,从外地买回12头母猪、一头公猪,办起了青年养猪场,为村里提供了110头小猪,还赚了3000元钱。今年改为家养承包,一头母猪1年交场里80元,其余收入归养户所得,使村里的不少农民又多了一条生财之道。陈竹华一家6人,2个劳动力,原先只种田,去年人均收入才300元,今年养头母猪,已生10只小猪,收入286元。他又作豆腐卖,豆渣喂猪,豆腐卖钱,一举两得。今年,他家人均收入估计可达600元。
种种生财办法,条条致富道路,使官溪人开始脱贫致富。去年,全村人平收入447元,比1983年增长了一倍多。
陈耀明从北京开完全国先进青年代表座谈会回家了。他迎着朝霞,吸着田野中清新的空气,脑海中又象官溪的河水,卷起了层层浪花。他考虑最多的,还是早日改变家乡面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