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让母亲们安心地生产——记山东省费县石湾沟村农忙托儿互助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11-05
第3版()
专栏:

让母亲们安心地生产
——记山东省费县石湾沟村农忙托儿互助组
石湾沟村是山东省费县的一个小山庄,共有二十八户人家,一百九十九口人;全村只有二百七十三亩山地。解放前,由于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蒋匪军的肆意抢掠和连年的天灾,全村要饭的有十六户之多。一九四八年石湾沟村解放以后,村里组织了生产自救委员会,二十三个青年妇女也参加了互助小组,从事农业生产。但是困难的就在于怎样解决带孩子的问题,因为如果不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她们是难于安心地参加生产的。
该村生产自救委员会根据村里的情况和妇女们的要求,决定组织农忙托儿互助组,办法是在农忙时组织不能劳动的老太太看孩子,让青壮年妇女参加劳动;而老太太也可以赚到一定数量的工分,解决自己在生产上的困难。村民都同意这个换工的办法。
这个办法开始实行的第一年,没有计工算账,只在农忙时,由孩子的母亲帮助看管孩子的老太太干几天活。年终时看孩子的老太太提出意见,认为不计工算账是不合理的。于是在一九五○年春季作了规定:每个从一岁至五岁的小孩不分大小,一律按每天两分工计算(八分工算一个整工)。今年春天,村里展开爱国丰产运动时,为了使妇女们更好地参加农业劳动,同时使托儿互助工作更向前推进一步,又订出了较前更合理的办法:一岁至二岁的每天每个算四分工(每人能看二个);二岁至四岁的每天每个算两分工(每人能看四个);五岁以上的孩子不但自己能玩,并且还能哄小的玩,所以不算工。在今春农忙中试行结果,大家都认为这样规定更合理了,管孩子的老太太说:“五岁的孩子都变成我们的助手了。”母亲方面就以种田来和管孩子的老太太换工,如种田顶工不足时,就用积肥、赶集和做零活来顶补:做一件褂子顶两天工;一条裤头顶一天工;做四十斤煎饼顶半天工等。这样逐渐实现了对双方有利的原则,双方的团结更加强了。
石湾沟村的房子很少,农忙托儿互助组是设在露天的:春天在有太阳和避风的地方;夏天、秋天在大树荫下。老太太除看孩子外,还兼顾看场看门。农忙时,每天早晨和午后母亲们便把孩子送到规定的地点,并带去给孩子吃的煮鸡蛋或是煎饼。看孩子的老太太把这些东西保存起来,按时喂给孩子们吃,并且还用小米、绿豆煮些稀饭给孩子们喝。为了防止传染病,每个孩子都有一个自用的小碗。
差不多每个孩子都带着几种小玩具,如花棒锤、喇叭、小鼓、小锣等等。孩子们可以在用麦秆或高粱叶子编成的蒲团上玩耍、睡觉。夏天,每天晌午时分,老太太还用晒热的水给孩子洗澡。所以孩子们都很健康。看孩子的王大娘对孩子的母亲说:“说起看孩子来请你们放心吧!干出力的活,青年人比俺强,讲起看孩子来,俺可比你们有经验啦!”这样,有孩子的母亲,可以专心在田间劳作了。
农忙托儿互助组成立以后,解决了石湾沟村里不少的问题。
第一,解决了青年、壮年妇女不能参加农业劳动的困难。今年春节总结全年生产时,大家都认为由于妇女积极参加农业劳动,比过去有更大的力量来深耕细作,加工施肥,因而获得了丰收。
第二,有了农忙托儿互助组后,家里没有劳动力的妇女在耕种上的困难,也解决了。六个管孩子的老太太,年龄都在六十多岁,共有十五亩地,过去耕种都得找人,同时因为施肥、耕种不及时,所以每年收入不够维持生活。现在,以王大娘为例,一九五○年由于托儿互助组帮她及时耕作,秋粮的总收入约有一千五百零十斤,如以每天食用二斤米计算,还可余出一年的食粮,吃穿再不用愁了。
第三,有了农忙托儿互助组后,孩子们的生活幸福得多了。李景林的妻子在过去每到田里干活,就把孩子锁在家里。有一天,一只狗跑进屋把孩子咬伤,后来那幼小的生命便送掉了!过去,母亲因为做活过重,心里发烦,往往无故打骂孩子。现在母亲们都说:“这么忙一天不见孩子,回来时疼都疼不过来,还能再打骂孩子么?”今年孩子们的母亲都在抽空纺纱,准备给托儿互助组做个布棚,搭在树荫下,让孩子们生活得更好。自农忙托儿互助组成立以来,村里小孩的疾病减少了,今春虽有麻疹流行,因为看管得好,没有发生意外。
(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儿童福利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