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必须搞好山区生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1-11-06
第2版()
专栏:

必须搞好山区生产
山西省财经委员会秘书长 杜任之
华北区的太行山、五台山、吕梁山、太岳山等山区,都是老解放区。这些山区的人民,在共产党与人民政府领导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都曾有过光辉的贡献。
这些山区的偏僻地区,生产仍然落后,人民生活依然很苦。丰收之年,一般农民可以吃饱,如遇歉收,还须以糠菜度日。有些山区(如晋东北,晋西北某些地方)人民缺乏衣被,有两、三个人共一条被子和一条裤子的(谁出外谁穿)。此外,山区还缺乏医药,缺乏学校和师资。
偏僻山区人民生活之所以困难,有如下几个原因:(一)耕地较少,土质也差。每人平均只有二亩上下耕地;有的耕地,每亩产量不过二斗。能开垦的山坡已经开垦了;三十五度以上的坡地,不能再开垦,也不应再开垦了。当地农民单靠土地收入,难以维持生活。(二)畜力较缺。由于抗日战争时日寇杀抢破坏,山区牲畜损失很大。近数年来,山地牲畜虽有增加,但速度不快。特别贫苦的地区,如山西繁峙二区娘子城村,抗日战争前有骡驴一百多头,现在仅有三、五头;该区二十五个村庄,大半都因畜力缺乏,而用人力耕地。(三)缺乏肥料。由于牲畜减少(如娘子城村抗日战争前有六群羊约八百只,现仅有几只),无法积肥,因此,农业生产难以很快提高。(四)交通不便。山区辽阔,交通运输困难,剩余农副产品不易输出,工业品不易输入。也因交通困难,销路不畅,副业生产无法开展。
华北山区农民的生活情况,比较抗日战争前已有改善,这是实现了土地改革和发展生产政策的结果。但因自然条件的限制,其改善的进度比较其他地区为慢。但是,不管从政治意义上说,不管从经济意义上说,都必须搞好山区生产。
根据薄一波同志在华北区县长会议上的报告,发展山区生产,应该是贯彻全面发展农林牧畜事业,真正树立“靠山吃山,吃山养山”的长期生产建设的方针。我认为在具体措施上,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提高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从长期打算,不能再行开荒,必须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着手。山地农业生产的中心问题,在于把坡地变成梯田,保养水土。李顺达之所以能提高产量,原因之一就是能够把山沟坡地变成梯田。为此,在山区,要争取把三十五度以下的坡地,分段分期变为梯田,并须修筑堤坝,防洪蓄水。同时应该推广优良品种;提高耕作技术;多加工多施肥,巧加工,巧施肥。要因地下种,善于规划:(1)在粮食不足的山区,应多种植丰产作物,如黑麦(产量大于小麦一倍多)、玉茭(产量大于小麦四倍)、红薯、马铃薯、北瓜等,以解决当地群众食粮问题;(2)在粮食够吃或有余的山区,可适当种植经济作物,如麻、烟、药材(党参等)、棉花(供当地穿用),以增加群众收入,克服困难;(3)山谷沙地,多种花生(产量价值超过种谷一倍);(4)山地碱地多种葵花(产量价值超过种谷三倍);(5)晋西北、晋东北、冀西及察哈尔、绥远气候,宜种洋麻(一亩地种谷子可收二百斤小米,如种洋麻则可得七百斤小米);
(6)瘠薄之地,种谷每亩只收一斗,如种胡麻(亚麻),籽可榨油,秆可剥麻皮,则可得六七十斤小米;(7)利用一切隙地,多种蓖麻(每斤籽可值二斤半小米);(8)某些山地可种大豆或蚕豆,收获亦丰。关于农作制度,应详加研究。最好实行轮种,以休息地力,提高产量。
(二)大力造林植树:偏僻山区人民生活困苦,多由山林破坏造成。“吃山要养山”,故今后必须大力封山育林,严禁烧山垦荒,严禁滥伐木材,破坏森林;并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大规模造林。开始进行时,应从封山育林着手;并结合封山育林,大量种植生产树:(1)在交通便利地区,可多种鲜果树木,如梨、桃、苹果等。如山西潞城一个缺乏劳力户,在五年前把二亩土地种了果木树,现在收入超过产粮四倍,将来收入更可增加;果木树下可种苜蓿,作为饲料。(2)在交通困难的山区,可栽植干果山货,如核桃、枣、杏、柿子、山桃、花椒(每斤可换十八斤小米)。鲜果、干果、山货,由于全国人民经济生活的提高与对外贸易的发展,现有产量已不敷用,今后发展大有前途。凡贫瘠之山地,特别是三十五度上下的坡地,均可大量种植生产树。造林植树,应该形成群众运动;互助组可作先锋。问题在于指导和提倡。
(三)发展畜牧:偏僻山区人民收入,向来多靠牧畜。发展牧畜与繁殖牲畜,目前已成为解决偏僻山区生产问题的一个中心环节。为了增加肥料,提高农业生产,并直接供应国家需要,应大量繁殖牛羊;并可奖励繁殖大牲畜,如骡、马等。为了发展牧畜,应在荒山种植紫穗槐、胡枝子(俗名坑条)、苜蓿,供应饲草。晋西北、晋东北、冀西、察哈尔、绥远山区地阔草肥,均可大量发展牧畜。在发展畜牧业方面,应注意克服自然交配习惯与品种退化现象,提倡改良品种,组织优种交配;并须设立兽医站,防治畜疫。
(四)多方发展副业:山区自然情况是复杂的,只要开动脑筋,实地观察研究,可以找到许多生产门路,达到“靠山吃山”的目的。一般看来,有以下几种:养蜂收蜜,养蚕产丝;采山货,刨药材;有些地区可以养猪;有些地方可以大量养兔;交通较便利地区可大量养鸡,特别可以推广产蛋最多的莱克亨鸡种;结合育林修枝间伐,可以发展编织物与烧木炭。此外,皮毛、猪鬃、猪、羊肠衣,也是山地大宗出品;有许多山地矿产甚为丰富,可以有计划地组织采掘。山区只要因地制宜,发展一、两种副业,即能增加很大收入。
(五)打猎除害:许多山区兽害甚为严重。野猪、獾类、鼠类、豺狼,为害甚大。因此必须组织群众捕打,既能保护生产和人畜,又能增加收入。
(六)实行农产加工,并改善交通情况。许多交通闭塞山区的农副产品和山货土产,如在产地保持合理价格,运出来成本太大,销售不了;如廉价在产地收购,群众吃亏又太大。因此,发展山区生产,首先必须注意两件事情:一为农业生产品就地加工;一为改善交通运输。凡农副产品运不出来的山区,可以组织农产品加工。如粮食可以制酒;油料作物可以榨油;麻可以制麻袋、麻绳;肥猪可以制咸肉、火腿;为了提倡养鸡,可选择适当地点,增设打蛋厂;产高粱、绿豆、马铃薯、红薯的地区,可建立制粉厂;产莜麦地区,可设磨粉厂。农产品加工可以发展副业,增加肥料,降低运输成本,打开产品销路。当地领导机关对于什么应该加工,在什么地方加工,都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计划和组织。避免盲目生产的现象。改善交通运输,是发展山区生产的决定关键。为了贯彻发展山区生产的方针,必须有计划地改善山区交通运输条件。选择适当地区,修筑若干公路和大路,是很必要的。为了立即解决运输问题,应该利用冬闲时间,运用车拉、畜驮、人推、人担等形式,并可适当地发展运输合作社,使人畜力运输与公路铁路运输联结起来,形成运输网。
发展山区生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意义都是很大的。有关机关应该了解所属山区的具体情况,与自然条件,组织专家详加研究,与当地群众共同筹划,因地制宜,定出具体实施计划,分别轻重缓急,逐步实现。为了指导干部与动员广大群众发展山区生产,应先选择典型地区,进行重点试验,取得经验,指导并推动一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