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阅读
  • 0回复

不必都做“大学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6-13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不必都做“大学梦”
目前,似乎家家都做“大学梦”。父母乃至祖父母,可以节衣缩食,能容忍孩子肩不能挑手不能提,“油瓶子倒了不扶”;也能容忍孩子“眼镜似酒瓶底”,“身体如黄豆芽”。但不能容忍孩子成绩单上分数低,甚至连不足“100”也不能容忍。原因呢?怕孩子将来考不上大学。
提高我们民族的文化层次,这是没有问题的,应该的。没有上过大学的父母想让孩子实现自己的追求,上过大学的父母想让孩子成为自己的延续,这不但是父母的愿望,也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遗憾的是,不要说现在的中、小学生不可能人人都上大学,就是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里,也难家家如愿。
重要的是,许多“大学梦”是父母的梦,孩子其实是另有打算的。比如有的孩子酷爱文学,梦想当个作家,于是数理化等科目只求成绩平平;有的孩子做梦都想当“郎平”、“聂卫平”或者“李谷一”一类人物。那么,你逼着他把书本背得滚爪烂熟,结果不但会破坏孩子的梦,连父母的梦也难以实现。
其实,在我们的社会里,成才和上大学没有必然联系。这里,笔者无意贬低上大学的意义,不过,自己在做“大学梦”的孩子,无需父母利诱或者棒喝,他们知道该怎么做;对不做“大学梦”的孩子,父母不妨和他谈谈心,弄清他想干什么,只要理想符合社会需要,就没有理由说他“没出息”。自然,如果孩子自甘平庸,或者热衷于当“混世大王”之类,则是非教育、说服一番不可的。这里的关键是:关心的是孩子能不能成才,而不一定是能不能上大学。
高考又将来临,不少父母又在敦促孩子“头悬梁、锥刺股”了。写此短文,奉劝一些做父母的将“大学梦”淡化一下。
(摘自6月4日《农民日报》 苏洋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