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政策托了底 方能放开干 乌审旗牧民舍得向生产投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6-14
第2版(经济)
专栏:

政策托了底 方能放开干
  乌审旗牧民舍得向生产投资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张选国报道: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广大牧民,在家庭收入增加的情况下,注意节约生活上的支出,腾出更多的钱投入扩大再生产。近两年,他们用于建设畜群草库伦、添置牧业机械和畜种改良的资金,占家庭总收入的53%,从而促进了畜牧业生产的发展。
乌审旗地处毛乌素沙漠腹部。旗委和政府认识到,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发展畜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治沙造林,建设草原。1984年,他们把全旗草场和“五荒地”
(荒山、荒坡、荒沟、荒滩、荒沙)的管理权、建设权、使用权都交给牧民群众,并明文规定:“谁种谁有,长期不变,允许继承。”这个旗还颁发了草场和“五荒地”使用证。牧民们对政策托了底,治沙造林、建设草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有的推迟了盖新房,有的暂时不买高档商品,还有的卖掉了摩托车和骑马,集中财力,大搞以水利为中心的畜群草库伦建设。图克苏木牧民王当尼玛1985年来投入草原建设的资金共1.46万多元,把划拨给他家的1400亩荒沙、荒滩全部围圈起来,在里面造林,种草,打井,建饲草料基地,还先后购置了抽水机、打草机、切割机、粉碎机、小四轮拖拉机等牧业机械,为发展家庭畜牧业打下了较好的基础。目前,全旗已有1000多户牧民将划拨的草场和“五荒地”全部治理完毕,大片荒沙荒滩开始恢复植被,变成新的草牧场。
在围建畜群草库伦中,牧民们精打细算,千方百计地提高投资使用效益。在解决围栏设施时,用当地柳棍、椽头做围栏杆,从包头、大同、乌海等地买回工厂用过的废旧钢丝绳,破开做拉线,还有的牧民干脆把活柳、沙棘栽成生物墙。采取这些土办法,平均每亩围栏费仅1.5元左右,比用标准的水泥桩、刺丝少花费18元多。打井需要的辅助材料如红泥、沙子等,牧民都就地取材,自己筹办,打井所需劳力也采取合作互助形式。这样,既节约了不少资金,又加快了畜群草库伦的建设。到目前为止,全旗新建畜群草库伦1.37万多处,面积达400多万亩,占全旗草场面积的44%,每个畜群都有了草库伦。在草库伦内新打机电井1900眼,为饲草料基地实现井灌创造了条件。
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乌审旗牲畜头数稳中有增,特别是作为全旗牧区经济支柱的绵羊生产得到持续稳定发展。1985年和1986年,平均每年向国家提供绵羊毛350万斤,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产绵羊毛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一个旗。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