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风貌长留 业绩永存——读王稼祥文学传记《黎明与晚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6-15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风貌长留 业绩永存
  ——读王稼祥文学传记《黎明与晚霞》
  肖劲光
解放军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王稼祥文学传记《黎明与晚霞》,再现了王稼祥同志的风貌与业绩,读后感人至深。作为与稼祥同志共事多年的老同志,我愿意向读者们推荐这部作品。
王稼祥同志在战争年代长期担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和总政治部主任,建国以后又是中央书记处成员,肩负着党和政府的外交重任,他不仅是我党我军的优秀领导人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正如书中所写的,我与稼祥同志相识于1931年的闽西苏区。当时,他那丰富的马列主义理论知识和谦逊勤恳的品德作风,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值得称道的是,稼祥同志早年曾犯过“左”倾教条主义错误,但在革命实践中不仅很快认识并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并且全力支持了毛泽东等持正确主张的同志,在他的最早倡议和积极推动下,我党成功地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胜利地实现了一次伟大历史转折。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尤其是稼祥同志当时的思想、活动和作用,都在书中作了生动而详尽的描写,为人们了解党的历史和学习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提供了丰富而可信的形象教材。
本书作者朱仲丽是稼祥同志的夫人,也是我的老朋友。早在1937年,她作为医科大学毕业生,从上海辗转来到延安,担任了中央医院的门诊部主任和中央领导同志的保健医生,是个很受欢迎的年轻大夫。建国后,她仍然主要从事医务工作,曾经是著名的中苏友谊医院院长。在十年动乱中,稼祥同志受到林彪、江青特别是康生之流的迫害时,她也受到株连被隔离和批斗,受了不少折磨。稼祥同志在“批林批孔”中猝然去世,她在经历了精神上的重大打击和生活上的巨大变故之后,慢慢冷静并振作起来,通过整理稼祥同志的文稿遗著,回顾并研究了先夫的一生历程和党内的斗争史实,陆续写作并发表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文章和回忆录,并出版了几部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黎明与晚霞》,是她在与稼祥同志共同生活几十年的基础上,参阅了大量历史资料,访问了不少同代人或当事人之后,经过长时间埋头写作和反复修改后完成的,是一部史实性与文学性并存的作品。作者在这部书中,以亲切朴实又充满感情的语调,叙述了稼祥同志的一生,细致入微地描绘出了一位老革命家的生活、思想和品格,其中既有历史大事的回顾,又有革命队伍及领导同志中的轶事趣谈,许多与稼祥同志有关的历史人物,如毛泽东的胆识与策略,周恩来的才能与诚挚,博古的书生意气和王明的自我膨胀,特别是康生之流的阴险刁钻,以及斯大林、季米特洛夫等外国同志,都写得栩栩如生。
当然,作为夫人写传,对先夫难免有偏爱以至过誉之处,这作为一家之言,我看也是可以的,作者在文学上算是半路出家,书中难免有欠妥之处。但是只要想到她已是一位年愈古稀的老同志,如此不畏艰难,辛勤笔耕,苦心造诣,屡获成果,确是难能可贵的。我想,如果我党所有具有丰富斗争经历的老同志,都能象她这样也动起笔来,将会给党和人民留下一笔多么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是一个多么重大的贡献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