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培养曲艺新苗——中国北方曲艺学校印象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6-16
第8版(副刊)
专栏:

  培养曲艺新苗
  ——中国北方曲艺学校印象记
  张世英
在天津市闻名的水上公园附近,矗立着一座崭新、漂亮的五层楼房,院门口悬挂的陈云同志题写的“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的校牌,特别引人注目。
一进入校内,说唱声、琴弦声就传入我耳中。在宽敞明亮、有着现代化设备的课堂、练功房和排练厅里,我分别看到一群男学生正在津津有味地听老师说相声;三五成群的女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演唱西河大鼓、单弦;还有的则在老师指导下,手拿着简板学唱河南坠子……这就是我国第一所曲艺学校。
这所学校是文化部直属的中等艺术学校,经过两年的筹建于去年9月12日开学。学校设有曲艺文学、鼓曲演唱、诵说(包括快板、快书、相声)、长篇书、音乐伴奏5个专业。其中政治、理论、文化课程亦占相当比重。学校采取定向招生,主要是为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及山东、河南等北方曲种流行的地方培养曲艺表演、创作等方面的人才。老师由有多年实践经验的曲艺演员担任,并经常请全国的著名曲艺演员来校讲课。
学校首届录取的学员有88名,男女各半,来自北京、天津和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吉林、黑龙江、青海9个省市。他们最大的20岁,最小的16岁,除曲艺文学专业学员是高中毕业生,其他都是初中毕业生。
这些年轻人虽然是第一次接触曲艺艺术,通过学习,对我国的说唱艺术逐渐发生了兴趣。现在虽然学习还不到一年,基本上都能掌握自己所学的曲种的一、两个段子,并初步掌握了鼓板、简板、鼓键子等道具的技巧。
百闻不如一见,恰好我赶上了鼓曲专业的会课。只见一个个从未演唱过曲艺的年轻人,从从容容地走到课堂的前面,打着鼓点唱起梅花大鼓,拿着八角鼓唱起单弦。他们还演唱了天津时调、京韵大鼓、河南坠子、山东琴书。他们边唱边表演,虽说不上准确、精采,也还真有那么点儿意思。一些老艺术家看后,露出喜悦的笑容,不断点头称赞曲艺又有新人。
“小荷刚露尖尖角”。相信这些新苗在园丁辛勤的栽培下,定会茁壮成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