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驱动管理这个轮子——增产节约采访札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6-19
第2版(经济)
专栏:

  驱动管理这个轮子
  ——增产节约采访札记
  本报记者 王彦田
蛇山脚下的武汉毛巾厂,是毛巾行业的大厂。1984年起,三年换了四任厂长,生产每况愈下,工人有怨气,出勤率低,220台织机,有70台“停车”,去年1至9月,亏损100万元。9月下旬,肖凡出任厂长。进厂第三天,在全厂职工代表大会上宣布:工厂三个月不扭亏,本人就地免职当工人,干到退休。厂内中层干部,不称职的免职当工人。生产上不去的关键之一是车间缺少挡车工,厂长拍板,原来从织造车间调到二线、三线的31名职工,全部回到织造车间上机台。中层以上干部实行聘任制,人数精简了1/3。这几步棋走出来,职工感到,厂长是动真格的了,涣散的状况很快得到改变,生产大幅度上升。今年一季度,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3.5%,实现利润28.6万元。
从武汉毛巾厂由亏到盈看出,厂长有无魄力,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机制运转得好坏,决定着工人生产劳动积极性的发挥。与武汉毛巾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郑州帆布厂,该厂连续3年效益下降,记者到该厂采访时,厂长抱怨原材料涨价,抱怨经济效益不好,奖惩难兑现,职工积极性调动不起来,面对亏损一愁莫展。这个厂规模同武汉毛巾厂差不多,面临的市场条件(棉纱紧张、价格上涨)差不多,差就差在“管”字上。一味强调外部因素影响,而不从自身的管理和素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企业只能“消化不良”或“饿死”。
原材料、电力紧张,产品市场变化大,管理薄弱的企业,普遍显示出难适应,长沙保温瓶厂,因生产过程没有一套严格的工艺控制,瓶胆破损率高,发生亏损。河南省小化肥企业亏损面今年大量增加,省计经委分析,一是许多小化肥企业开工不足,二是企业管理水平低,消耗高,浪费大。河南省平均吨碳铵成本180元,上海、江苏是100元,吨合成氨煤耗、电耗,分别比上海、江苏高出54%和52%。
效益较好的企业,管理也有潜力可挖。郑州电缆厂,是郑州市的“明星企业”,电缆厂是用铝、铜、塑料的大户,原材料涨价,该厂首先作出的反应是调整产品结构,对13种电缆的市场需求作分析,上短线产品纸力缆,减少矿用电缆等长线产品的产量;增产铜芯电缆,压缩铝芯电缆,因为铝比铜涨价幅度大。工艺技术上学先进,电缆线由圆形改成三角形或菱形,节约电缆的填充料。严格原材料采购管理,1986年起,规定各种原材料的质量、进价标准、采购员超罚降奖,而过去只要能进到材料就行,价钱不论。今年1至2月份,平均每吨铝锭进厂价5296元,3至4月份降到每吨5000元左右,该厂今年要耗用铝材约14000吨。消耗升高(价值上),如何降耗就是管理的重点,每个企业具体状况不同,管理的侧重点也不同。
增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上质量,降成本,求增收,是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科学严格的管理办法即增产节约的办法。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不少企业增产节约和管理存在“两张皮”的情况。经济学家把技术进步和管理称为推动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搞增产节约,企业必须驱动管理这个轮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