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闻“垃圾万元户”的喜与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6-21
第1版(要闻)
专栏:每周论坛

闻“垃圾万元户”的喜与忧
李禹兴
据载:山东省济南市郊区有个有名的困难户。1983年7月,经村里联系,让他负责清理黄台电厂及周围工厂的垃圾。三年时间,他从垃圾中拣出废钢铁200余吨,纯收入12000元,最近盖起了一座面积为160平方米的二层楼,被称为“垃圾里拣出来的楼房”,它的主人则被称为“垃圾万元户”。他在这条“致富之路”上乐此不疲。今年头两个月,又拣出废钢铁33吨,比去年同期增加20%。
闻此消息,初则是喜,仔细想下去,忧多于喜了。
喜从何来?从垃圾中拣出废钢铁,可谓“变废为宝”,为四化做出了贡献,此其一。一个困难户由穷变富,减轻了国家和社会的负担,此其二。
然而,居然有人从垃圾堆里“拣”出了一座楼房,成了万元户,那正说明有人把“楼房”“扔”掉了。而且,钢铁又是紧缺物资。一方面是钢材紧缺,托人情拉关系去购买,另方面是把钢铁扔进垃圾堆。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此忧之一也。
这个“垃圾万元户”的“致富基地”只是立足于山东济南市郊黄台电厂及其附近工厂。以笔者猜想,其活动半径不会超出50公里。他也不可能将这一地区垃圾中的所有财富都拣拾干净。那么,全市、全省、全国,可以拣回的财富又有多少呢?暴殄天物,对一个人来说,决不是好德行;对一个社会来说,也决不是好风气。此忧之二也。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头两个月,这位“垃圾万元户”的“经济效益”还出现了猛增的势头,而这两个月,正是中央号召“增产节约、增收节支”之时,也是某些人把这个口号喊得震天响之际。这说明,有些单位、有些人并没有把“双增双节”这件大事落实在实处。“双增双节”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来不得“花架子”。笔者担心今天仍有人只是虚应故事,把它当作口号喊喊而已。此忧之三也。
任何地方,都不会自动产生出哪怕是一分钱的财富。有人拣拾的多,就说明有人丢弃的多。只“增”不“节”,那就如同无底洞,再多的社会财富,都是可以从这个“洞”里流失的。对某些浪费严重的单位和环节——如本文所举的产生“垃圾万元户”的地区,应该采取措施查一查,何以成堆的钢铁、有用的财富,就当作“废物”扔掉?我们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管理上有哪些地方和环节值得改进?背后有没有官僚主义?否则,一面是广大职工千方百计为节约一度电、一滴油、一斤钢铁而绞尽脑汁,一面却有人把成吨的钢铁扔进垃圾堆。这对社会财富是极大的浪费,对职工的积极性是极大的挫伤。
见微知著。应该从“垃圾万元户”的出现汲取更多的教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