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向时间要资金——上海经济区金融体制改革采访札记之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6-21
第2版(经济)
专栏:

向时间要资金
——上海经济区金融体制改革采访札记之二
新华社记者 廖楠 何鹏
苏州虎丘山下两家银行在资金结算制度改革后的变化,引起记者的兴趣和深思。这两家,一个是工商银行分理处,一个是农业银行营业所,相距不过30米。但是,长期来双方的资金清算却要兜大圈子,由各自的上级银行划转,动辄需要三、五天。两家银行每天相互要清算的金额达10万元,减少资金在途时间,就等于使一笔钱当成几笔钱用。现在,两家银行开展了票据直接交换业务,付方下午开出票据,收方第二天上午就能入帐抵用了,大大挖掘了资金潜力。
过去除上海等个别城市有票据交换所外,一般同城结算都是分散交换,或通过邮局寄送的。这样环节多、时间长,又容易发生差错,企业急需的资金都要在周转途中“沉睡”几天。近年来,银行改革了票据结算制度,上海经济区各省市、专区一级银行和一些经济发达的县镇,都先后建立起规模不同的票据交换所或中心,使上亿元的在途资金缩短了旅行时间,有效地解决了企业资金紧张问题。江苏省建立31个同城票据交换场所后,平均每天约结算5万笔业务、4亿多元资金,票据当日抵用率从过去10%提高到35—40%,相当于有1亿元资金提前1—2天到达企业帐户,每天约可为企业节约利息支出10万元,或者为企业增加利息收入2万多元。
据有关部门透露,全国在途结算资金有200亿元。偌大的一笔资金,存在着多大的潜力啊!
上海经济区开展银行结算制度的改革,使人们深刻地感到“时间就是金钱”的真谛!(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