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工商携手 并肩开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6-22
第2版(经济)
专栏:

工商携手 并肩开拓
本报评论员
工业同商业之间在产供销关系上,历来存在着矛盾。过去,这种矛盾被统购包销的体制所掩盖。“工业报喜,商业报忧,库存积压,财政虚收”,正是这种旧体制造成的恶果,也是工商矛盾的产物。
放开搞活以来,生产和流通部门都扩大了自主权,商业选购,工业自销,打破了旧的购销体制,给市场购销带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是,新的形势也带来新的问题:工商在购销关系上的矛盾明朗化了。如,双方为了占领市场,不顾大局,竞相削价竞争,只顾追求本部门的利益而不注意对市场的统筹安排等。结果互相抵消力量,甚至出现商业亏损、工业因自销占压流动资金过多、生产难以为继的情况。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社会主义工业和商业体系,是发展生产力中互为条件的两个重要环节,有各自的优势:工业部门有生产优势,商业则有销售网点多、信息灵的优势;又各有自己的短处:商业如果不扶持工业的发展,扩大商品流通就缺少物质保证,而工业不依靠商业,就可能要承担产品积压的风险。推进多种形式的工商联营,可以把双方的利益和命运捆在一起,扬长避短,变局部优势为整体优势。这样做有利于提高综合效益。
现在有些工业企业主张完全走自销的路子。这是片面的。工业实行自销,是一条新的流通渠道,是对商业的一种补充。但是,从更大范围看,工业企业本身有许多事情要做。如果不顾主观条件,夸大自销的作用,甚至要完全甩开商业,必定牵涉和动用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整天忙于推销,这是生产部门难以承受的。现在有些工业企业把相当精力放在自销上面,放松了生产管理和技术改造、产品更新,结果产品质量下降了,费用成本加大了,这种倾向值得引起重视。
实践说明,发展横向联合,进而组成各种松散的、紧密的多种形式的联营,这是改善工商关系的好办法。联营能否巩固、发展,核心是利益分配要合理。由于原材料、产品价格和市场需求情况经常发生变化,联营体内部也会不断出现新的矛盾。双方要本着互利、互谅、互让的精神,协同解决。重庆市的经验,可供各地借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