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鞭打慢牛”莫手软——上海经济区金融体制改革采访札记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6-22
第2版(经济)
专栏:

“鞭打慢牛”莫手软
——上海经济区金融体制改革采访札记之三
新华社记者 廖楠 何鹏
今年年初,上海、江苏、浙江、江西等地的银行,对供过于求,销路呆滞的产品明确宣布不予贷款支持。这样一来,生产厂家直至主管部门都感到日子不好过,叫苦不迭。
银行是不是手太辣了?不。“区别对待,择优扶植”正是银行多年来一再强调的信贷原则。产品明明销不出去,银行还要支持它生产,表面上虽然有产值、利润和财政收入,而这些都是假象。
实际上,采用抽紧贷款的办法去“鞭打”一下“慢牛”,给以“危机感”,往往能促使大多数处于“山穷水尽疑无路”的企业,下决心改善经营策略,调整产品结构。这类事例比比皆是:江西的南昌电视机厂去年上半年黑白电视机积压3万多台,企业亏损近40万元。当地银行动了“鞭子”,停止给黑白电视机贷款。在压力下面,该厂转产一种质优价廉、竞争力强的收录机,竞争有道,这时银行又“区别对待”,在贷款上给予适当支持,很快使这家工厂摆脱了困境。
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只有对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卡紧,银行才能拿出尽可能多的资金去支持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上海市工商银行今年开始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信用进行综合评估,以便在信贷上掌握奖优罚劣的政策。浙江、江苏、福建等地也都在开始或准备进行这项评估工作,使那些经济效果好、管理优和信誉高的企业真正得到优惠和鼓励。
但是,由于企业改革的外部条件尚未理顺,银行内部的改革也不完善,要真正从贷款发放、利率浮动上做到“鞭打慢牛,鼓励快牛”,还有一段较大距离。据记者了解,有的企业主管部门往往强调各种客观原因,为落后企业求情,使银行难以拿起
“鞭子”,不得不对效益不好的企业给予
“照顾”。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专业银行之间开展了竞争,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有些金融机构为了争取客户,不惜对效益不好的企业发放贷款,为“鞭打慢牛”网开一面。要真正把“区别对待,择优扶植”的信贷政策落到实处,发挥它应有的威力,看来,还很艰巨。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