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江西省所需大专毕业生尚缺3万余人,可是有的单位却窝了不少人才,甚至学非所用——供需见面是缓解人才短缺的良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6-22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记者来信

江西省所需大专毕业生尚缺3万余人,可是有的单位却窝了不少人才,甚至学非所用——
供需见面是缓解人才短缺的良策
本报记者 赵相如
6月12日,江西各大专院校代表,70家大中型企业代表,省计委、教委、经济协作办公室负责人围坐一起,就1987年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分配,作一次“供”、“需”之间的直接对话。
今年,江西省可以分配的大专毕业生8933人,而全省初步测算需要39600人,只够一个“零头”。在一个经济不甚发达的省发展经济,各单位特别是企业的领导已经明确意识到,有了人才和技术才能发展生产,所以出现了“抢”大专毕业生的现象。有些企业的人事干部全部出动,到处奔走,就是想觅到几个大学毕业生。有一家工厂甚至提出,只要大学生愿来,工资可上浮一级,生活待遇从优。然而,前几年有的单位嫌分来的大学生是包袱,“宁要劳力,不要智力”,对他们不冷不热,搁置一旁,或者安排个用非所学的工作。今昔对比,不难看出尊重知识的风气越来越深入人心。
分配大专毕业生采取“供”“需”直接见面、直接对话方式,有利于人尽其才、合理使用。有的企业提出需要“给排水”专业的人才,有关部门当场就拍板,今年有这种专业的毕业生,可以满足要求。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急需,江西今年的大专毕业生,原则上不分配进机关、高校和科研机关,一律分配到基层。这对于充实企业技术力量将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但是,综观全局,江西所需大学生尚缺3万余人,生产企业缺人才情况格外严重,有的甚至影响了生产的发展。显然只靠每年一次的大专毕业生分配,不能解决对人才需求的缺口。为此,要广辟途径。在对话中,大家提出,以往多年来大专毕业生有不少进了各级机关,有的甚至学非所用,能否作些调查,然后适当进行调整支援企业?有的单位一边向上级要人才,一边却又窝了不少人才,挖掘内部潜力不是也可以解燃眉之急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