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喜看年轻一代理论家成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6-23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八年的改革、开放,给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带来了坚持原则、大胆探索的清新空气,带来了学术文化的全球视野和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精神。在上海——
喜看年轻一代理论家成长
本报记者 章世鸿
最近,记者同上海一些大学文科青年教师座谈,并阅读了他们的一些代表作品,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我国改革、开放给意识形态带来的进步,在他们身上得到充分的显现。这些年轻人的成绩和水平,超过我的预想。
这批教师都是30多岁,原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然后留校工作。他们身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正反两方面实践的感受,学风比较踏实,善于思考。复旦大学青年理论工作者协会拥有200名会员,理事长是哲学博士陈奎德。他坦率地对我说:“从复旦看,8年来,由于党的决策正确,青年理论工作者成长很快,涌现了一批有水平的论著,填补了我国学术研究的一些空白,这是必须看到的主流。”
事实确是这样。复旦大学经济系前两年出的书一共21本、论文437篇、译作7本。这个数字是空前的,论文比1977年到1984年8年的总和几乎多一倍。其中,多数是中青年的作品,有的已在国内外引起重视。如青年教师符钢战、史正富、金重仁合写的《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分析》一书,是根据8年改革实践写的一部宏观经济学专著,受到国内专家的重视。
另外,华东师大经济系35岁的陈琦伟写的《国际竞争论》,是第一部论述我国国际贸易的专著,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国外已有翻译和评论。复旦世界经济系教师杨鲁军,今年只有26岁,他写的《论里根经济学》一书,是研究当前美国经济的重要著作。复旦国际政治系青年教师王沪宁写的《比较政治分析》一书,在政治学方面提出了许多新创见。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系林征宇写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心理学》。这只是几个突出的例子。
青年理论工作者的学术活动具有许多特色,形成了自己的优势,首先是敢于探索,力求创新。他们经常就重大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许多好作品都是在讨论中诞生的。去年,各大学讨论最热烈的题目是中西文化关系。尽管有不少问题仍需进一步探讨,但多数青年教师都认识到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必然走向交流、融合。无论是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都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更重要的是根据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进行再认识、再创造,贯注新的血液,而不能原封照搬。这场讨论为校内学术研究开拓了广阔的领域,引起全校的关注。在复旦和华东师大,刊登这方面文章的校刊往往被抢购一空。
青年理论工作者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精神,力求为中国的现代化服务,这是他们研究工作中的另一个特点和优势。在教学上,他们并不拘泥于老的教学提纲,而开始用自己的观点写出具有新思想、新材料的讲稿。如讲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他们根据中国生产力落后的状况,特别重视研究生产力内部矛盾和运动规律。华东师大青年教师陈锡嘉去年开设了“科学认识论”专题讲座,用当代科学的最新成就来讲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大受数理化各系同学的欢迎,每次听讲达300人,场场满座。陈锡嘉说,理论课入耳入脑,要靠教学内容自身的吸引力,而吸引力来自充分联系实际和充实新的研究成果。
我国在经济改革中作出了许多新的重要决策。显然,这些在马克思著作中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因为当时马克思不可能提出和回答这些问题。那么,应该怎样坚持马克思主义?我国青年理论家探讨这个问题时,看法是这样的:坚持马克思主义,首先要坚持马克思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研究工作只能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书本出发。一位青年教师一边谈,一边从书架上抽出《马恩全集》39卷,翻出第406页上恩格斯的一段话给我看。上面是这样写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青年理论工作者不但认真钻研马克思主义原著,而且认真阅读当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著作,也广泛浏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理论著作。他们认为,意识形态的封闭是封建主义的产物。过去我们对当代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的研究比较缺乏。例如,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就非常不够,有些教师怕犯错误,也不敢接触,对学生讲的,还是50年前的资本主义,这怎么行?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各种理论,首先要懂得,才能进行分析,区别哪些可以借鉴,哪些虽有理但不合我国国情,哪些则是错误的。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那么轻而易举。绝对化、简单化的结论并没有说服力,同时也将削弱马克思主义的战斗力。
记者在采访中,还听到许多青年理论家刻苦学习的动人事迹。华东师大马列主义教研室华民,自告奋勇大胆地开设了讲授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经济的课程。为了写好那本9万字的讲稿,他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光个人买书支出就达1000多元。上海大学文学院社会系青年教师沈关宝,从事我国小城镇的综合研究,终年深入农村小镇调查,只有春节时才回家同妻儿团聚,取得显著成果。这样的事例不是个别的。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批年青学者崛起,确实令人振奋。尽管他们的成果可能还不够成熟,还有可以商榷之处,但主流是好的。这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指引下取得的成果。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优势,将随改革和开放的深入而日益显示出来。我国青年理论工作者正走向这场伟大革命的前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