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碧海绿岛是京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6-23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民族地区纪行

碧海绿岛是京家
本报记者 费伟伟
汽车离开江平镇,沿着海堤疾驰。半个小时后,我们便驶进一个翠木葱茏、绿荫遍地的村庄。放眼四望,但见房前屋后,环抱着芭蕉、木瓜、苦楝、菠萝蜜等郁郁葱葱的热带、亚热带果树。村庄四周的沙坡上,生长着一丛丛、一簇簇凝碧流翠的万年青、仙人掌、剑麻等。远处,一排排木麻黄组成的蔚为壮观的防风林带,在和煦的海风轻拂下,翻起阵阵绿色的波涛……防城各族自治县民委的同志招呼我们说:到了,这里就是京家三岛。
哦,这就是“京家三岛”!谁还能想象得出,直到50年代中期,这里还是黄沙漫漫,风起天日暗,风定白茫茫的秃头岛呢!
京家三岛由巫头、?尾、山心三个小岛组成,屹立在波涛浩瀚的北部湾西端,与大陆相距很近。3个岛都由海水长年冲积而成,浮沙联绵,荒坡漫漫。以前,仅在村落间,可见部分树木,出了村,一眼望尽天。
解放以后,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的京族人民开始大规模植树造林,固沙治荒,艰苦奋斗建设自己的家园。沙岛种树困难很多,不仅地旱缺水,树木难以成活。而且好不容易成活长大的树木,还常常遭受台风毁灭性的破坏。造林成功率仅有35%左右。
去年8月,京族三岛受到建国以来最大一次台风的袭击,海边好多生长了20多年的木麻黄不是连根被拔,就是拦腰折断,仅?尾岛就损失大树2.6万棵,三岛损失各种大小树木达30多万棵。然而台风刚过,京族三岛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就一齐出动,重整残林,补栽新苗,几天功夫就种下300多亩。1986年,三岛被台风毁坏的树林是造林以来最多的一年,然而这一年三岛群众植树造林的干劲也最高!一年就造林8000多亩。
可以这样说,京家三岛上每一片树叶都凝聚着京族人民艰苦奋斗、辛勤创业的汗水,都倾注了京族人民热爱家园、建设宝岛的滴滴心血。在?尾村采访时,我们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尾村有一位名叫黎其信的村民,去年到广东做生意时,发现那里有一种十分适合海岛种植、抗风能力很强的树种。他喜出望外,生意也没有做好,匆匆忙忙赶回家后,马上和县林业部门联系,商量能否引进。确证适合本地自然条件、可以引进种植后,这位在造林育苗方面几乎一窍不通的普通群众,毫不犹豫地担着风险贷了7000元款,引进了一批树种。由于缺少技术、经验,第一次失败了。但他在镇林业站的指导下,很快又培育了第二批。如今,两万多棵名叫“湿地松”的新树苗已经长到了5寸高。这种发展前景十分广阔的新树种不久就会在?尾岛的防风林带中深深扎根。
在巫头村采访时,村委会主任告诉我们这样一件事。在这个小岛上,活跃着一支由5位老人组成的义务护林队,领头的是今年已86岁的老人刘扬兴,队伍中最年轻的成员也已年过花甲,村里的五保户、今年68岁的武石保老人也主动要求参加了这支护林队。5位老人不要国家一分钱,每天从早上6点一直工作到晚上8点,分区划片,十分负责地看管着岛上几千亩树林。
从5位老人的行为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京族人民建设家园、热爱海岛的强烈的献身精神。正是靠着这种精神,靠用自己的双手艰苦奋斗,辛勤努力,京族人民不仅把荒岛变成了一个终年披绿、四季飘香的绿岛,还把荒岛建成了一个路、水、电“三通”的美丽家园。
京家三岛原来是三个鼎足分立的小岛,从1966年开始,京族人民在全县各族人民的支持下,以惊人的毅力,从陆上运石,从海底挖泥,人担船运,移山堵海,用了33万多土石方,花近10年时间,在波涛滚滚的大海中修筑了11条总共长30多公里的海堤,使三个岛屿与大陆连接起来,变成了半岛。同时,大陆上的淡水也沿着海堤渠道流上了海岛,改变了过去“吃水靠天,等雨灌田”的状况。为了提高饮水质量,京族人民又打深井,架管道,继续努力。如今,巫头岛的群众已用上了自来水,?尾岛上的群众也喝上了清甜的井水,在山心岛,一条长4公里的饮用水管道正从江平镇铺设而来,目前已铺完两公里。到今年年底,三岛群众的饮水问题就可望根本解决。
如今,电也通到了京家三岛,不仅“一盏油灯伴更深”已成为历史,电视机、收录机、电扇、电饭锅等电器用品也走进了京族群众的家庭。
在三岛采访中,3个村村委会的负责同志,一方面给我们介绍了京族人民目前在发展生产中碰到的种种困难,同时,还向我们介绍了京族三岛发展的潜在优势:出门就是南海最大的渔场北部湾,三个岛就有长达58公里的海岸,可以发展多种多样的水产养殖……言语间,使人感受到那种渴望改变三岛落后面貌,开发经济,振兴京家三岛的强烈愿望和自信心!
京家三岛在变。富有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京族人民,必定会用勤劳的双手把京家三岛建设得更美丽。(附图片)
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巫头村重视教育,这是他们新落成的学校。
本报记者 王东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