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巴中友谊高于喀喇昆仑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6-23
第6版(国际)
专栏:巴基斯坦通讯

巴中友谊高于喀喇昆仑山
本报记者 史宗星 周象光
伊斯兰堡,这座仅有27年历史的巴基斯坦新都,以它的秀丽风貌、蓬勃朝气、节日盛装,特别是它的人民对中国的炽热感情,欢迎赵紫阳总理来访。一位上了年纪的市民对记者说:“赵紫阳受到的热烈欢迎,再现了20多年前欢迎周恩来时的动人情景。”
三天来,每当黄昏初降,新建的总统府华灯齐放。通亮的灯火,使这座背依青山的乳白色宏丽建筑闪耀着银光。同两面高高飘扬的中巴两国国旗相辉映,显得分外壮丽。自这座新总统府落成以来,赵紫阳是第一位下榻于斯的外国政府首脑。6月21日晚,赵总理在居内久总理陪同下刚抵达新总统府,齐亚·哈克总统就从拉瓦尔品第匆匆赶来看望。今晚,总统再次在此盛宴款待赵总理。席间,赵总理十分高兴地说:“两天来,我们就象生活在自己兄弟的家里一样,感到非常愉快……我的这次访问已经充分地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话音刚落,掌声四起,中巴两国朋友都为赵总理的访问圆满成功兴奋不已。
赵总理这次访巴时间短暂,明天一早就要告别伊斯兰堡回国。但这次访问给赵总理一行留下的美好记忆,以及在巴基斯坦人民中激起的友好情谊,将是永存的。在越走越宽的中巴友谊路上,又竖起了一座闪光的里程碑。
六年前,也是盛夏时节,赵总理第一次访问巴基斯坦。他踏着已故周恩来总理的足迹,登上伊斯兰堡市南的翠岗,栽种了第四棵“巴中友谊树”。时隔6个春秋,当年那棵小树苗已长成一丈多高,树干挺拔刚劲,枝叶繁茂舒展,郁郁葱葱,焕发着青春的活力。它同周恩来总理、李先念主席等栽种的树一起,寄托着中巴两国人民的友好的愿望,不管晴空丽日,不管雨骤风狂,年复一年地茁壮成长,成了中巴友谊万古长青的象征。
赵总理抵达巴基斯坦前夕,一位巴基斯坦朋友曾形象地评论说,“赵紫阳此次来访的使命,是为巴中友谊之树浇水施肥。我相信,今后的岁月里,巴中友谊之树必将更加富有活力。”赵总理的访问所取得的成果确实如此。两国领导人对中巴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深感满意,一致称颂两国的友谊经受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深深扎根于两国人民的心中。令人更兴奋的是,两国领导人一致表示要把目前业已十分良好的关系推向更新的高度,使它好上加好。
今年恰逢巴基斯坦独立40周年。在“清真之国”的历史上,最近10年是个稳定发展、建树卓著的重要时期。在齐亚·哈克总统和居内久总理领导下,巴基斯坦政局日益稳定,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威望不断提高。对于这一切,赵紫阳总理从内心里感到高兴。他说,“我相隔6年重访贵国,看到的变化是令人鼓舞的”,“勤劳智慧的巴基斯坦人民在建设自己国家的事业中,又取得了许多新的可喜成就”。
要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离不开一个长期的和平环境。这点,中巴两国都有相同的深切感受。中巴两国领导人在交换看法时,都对近在身边的阿富汗“热点”深为关切。在那块曾经是和平、美丽的国土上,外国的武装侵占已经持续了将近8年,眼下仍看不出有很快结束的希望。这种赤裸裸的军事侵略,给阿富汗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严重威胁着邻国的安全,危及亚洲的和平。特别是巴基斯坦,它的西部边境一再遭到侵犯,并年复一年地担负着300万阿富汗难民的救济任务。因此,中巴两国真诚希望,外国从阿富汗撤走它的全部军队,使这场悲剧能早日结束。交谈中,中巴两国领导人对南亚地区局势也非常关切,希望南亚国家平等相待,和睦相处,通过协商解决相互间存在的分歧。
“巴中友谊高于喀喇昆仑山!”这是近日来在伊斯兰堡到处可以看到的巨幅标语。的确,位于中巴两国间的喀喇昆仑山虽然很高,但它并没有隔断两国人民的友好联系,相反,成了两国牢固友谊的象征。正如一位访问过巴基斯坦的中国作家所描述的:中巴两国多象喀喇昆仑山的巨臂牵着的两兄弟啊!
(本报伊斯兰堡23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