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我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 张启龙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王震主持追悼会 余秋里致悼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6-26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我党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
张启龙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王震主持追悼会 余秋里致悼词
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 首都500多人今天下午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追悼会,沉痛悼念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张启龙同志。
张启龙同志是今年6月3日在上海病逝的,终年88岁。他生前曾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
今天,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内庄严肃穆。正前方安放着张启龙同志的骨灰盒,上面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
送花圈的同志有:赵紫阳、邓小平、李先念、陈云、胡耀邦、彭真、徐向前、聂荣臻、乌兰夫、杨尚昆、杨得志、胡乔木、宋任穷、李一氓、陆定一、姬鹏飞、黄火青、李井泉、肖劲光、何长工、傅钟、王鹤寿、彭冲、张爱萍、吕正操、王恩茂、李达、李志民。
参加追悼会并送花圈的同志有:万里、习仲勋、乔石、余秋里、胡启立、姚依林、邓力群、王兆国、王震、薄一波、王平、王首道、伍修权、刘澜涛、江华、李德生、肖克、宋时轮、陈锡联、段君毅、耿飚、黄镇、程子华、韩光、王任重、廖汉生、宋平、洪学智、郑天翔、陈再道、汪锋、李聚奎。
追悼会由王震同志主持,余秋里同志致悼词。
张启龙同志病重期间,余秋里、王震、薄一波、宋任穷等曾派专人或打电话对张启龙同志表示慰问。张启龙同志逝世后,徐向前同志和中顾委、中纪委、中组部分别发唁函和唁电,对张启龙的逝世表示哀悼,对他的家属表示慰问。
参加追悼会的还有: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江苏省委、上海市委、湖南省委等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及张启龙同志的生前友好。
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政协全国委员会,中共中央办公厅、组织部,中央军委办公厅,江苏省、湖南省、上海市、南京市、浏阳县领导机关和南京军区党委送了花圈。
新华社北京6月26日电 余秋里同志在张启龙同志追悼会上致的悼词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张启龙同志。张启龙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7年6月3日在上海逝世。他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久经考验的老干部、老同志、老战友,是我党的一大损失。
张启龙同志1900年4月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一个农民家庭。早在青年时代,他就接受进步思想,积极投身于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他1925年冬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与领导了当地的学生运动和农民协会的斗争,1926年3月转党,曾任中共浏阳县永和区委书记,浏阳县委工运委员。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他毅然参加了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三团党支部组织委员。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他因身患重病返回浏阳,不久即担任县游击队党代表兼浏阳县委书记,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下,为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进行了顽强的战斗。1928年冬起,启龙同志先后担任红五军二纵队党代表,中共湘鄂赣特委委员,湘东特委书记兼革命委员会主席,湖南省委委员,湖南省委办事处组织部长,湘赣省委常委,湘赣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党团书记,湘赣边军区总指挥。在开辟湘赣苏区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他坚决贯彻了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正确思想,做出了重要贡献。1933年4月,由于他反对王明等人的“左倾”错误,被指责为“右倾机会主义”,受到开除党籍、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的错误处分。在蒙受不白之冤和严重打击的情况下,他怀着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念。1934年秋在任弼时同志领导下,他随红六军团突围,与贺龙同志汇合后任红六军团供给部长。长征中,他任劳任怨地做物资筹集和供应工作。1936年秋,红六军团党委恢复了他的党籍,任红六军团统战部长、军团党委常委。
1937年末,启龙同志到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任总支书记,校管理委员会委员,1938年调马列学院继续学习,并任党总支书记,1941年,任中央管理局局长。他1944年6月任中央党校第四部主任,1945年3月任抗大七分校政委、党委书记,参加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即南下,任支队政委、党委书记兼359旅政委。
解放战争期间,启龙同志历任吉林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合江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黑龙江省委书记、省财委主任等职。他正确贯彻党中央的指示,团结同志,放手发动群众,开展工作,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和东北全境的解放,做出了显著成绩。
建国后,启龙同志任辽东省委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东北局委员,东北人民政府委员,省财经委员会主任。1952年8月,他任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在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这一时期,启龙同志正确地贯彻执行了党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为恢复国民经济、土地改革、抗美援朝、“三反”“五反”运动、整党整风运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以及为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58年9月,启龙同志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常务副部长,先后当选为第二、三届人大常委。他在组织部工作期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组织路线和德才兼备的干部政策。1962年,他根据中央指示到山东、安徽等地搞甄别工作,对反右派和反右倾造成的一些错案进行了纠正。1965年,启龙同志因支持中共浏阳县委编写《浏阳县革命史》、提供史料一事,受到错误的批判,下放到南京市任副市长。他虽然受到很大委屈,但却能顾全大局,积极为党工作。
十年浩劫中,启龙同志遭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在长期被关押批斗的情况下,坚持斗争,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粉碎“四人帮”后,他在揭发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罪行中,又作出了重要贡献。
1978年启龙同志重新恢复工作,曾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全国五届人大常委。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他被选为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他竭诚拥护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旗帜鲜明地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严肃批判极左路线和“两个凡是”的观点。他虽年逾古稀,仍然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高度责任感,参与了党的纪检部门的恢复重建,在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和新时期的党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热忱拥护中央关于干部制度改革的正确方针,在党的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主动退居二线,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党的十二届四中全会和全国代表会议上,他又主动要求不再担任中顾委委员。启龙同志退居二线、三线后,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顽强的毅力,与病魔作斗争,为党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直至病重之际,他仍然关心改革和四化建设,关心党风党纪建设,拥护中央长期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斗争的方针,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
张启龙同志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了整整63个春秋。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几十年如一日,对党忠心耿耿,为革命艰苦奋斗。在战争年代,他立场坚定,不避艰险,在革命紧急关头,临危不惧,挺身而出,表现出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他一向作风正派,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抵制错误,虽几经挫折,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信念,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他刻苦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认真钻研党的方针政策,注意把党的方针政策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他对工作一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重调查研究,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不贪功诿过或随波逐流。他对同志襟胸坦白,真诚相处,关心爱护干部,知人善任,密切联系群众,善于听取群众呼声。他勇于批评和自我批评,模范地遵守党的纪律,廉洁奉公,艰苦朴素,在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
张启龙同志的一生,是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宝贵贡献的一生,是坎坷曲折而又奋斗不息的一生,是闪耀着共产主义理想光辉的一生。他真正身体力行了自己“为共产主义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我们悼念张启龙同志,要学习他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化悲痛为力量,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搞活的方针,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同心同德,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附图片)
张启龙遗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