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阅读
  • 0回复

“股票收购战”引起的忧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6-26
第7版(国际)
专栏:国外剪影

“股票收购战”引起的忧伤
廖先旺
在激烈竞争的西方社会中,一家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一般说来是值得庆贺的事。可是法国迪富尔—伊贡气体公司的股票价格五个月内连翻了两番,公司的老板让·伊贡却为此唉声叹气,忧心忡忡。这家仅有600多名职工、生产工业用和医用气体,营业额排在法国企业名册第897位的中等企业,去年的利润又呈下降趋势,其产品和技术也非高、精、尖的,它的股票为何竟如此暴涨呢?
原来,这是由于美国两家企业的争斗引起的。美国气体液体公司自称是美国第五大气体生产企业,在法国占有70%的气体市场,而美国另一家企业—联合碳化物公司仅占1%的法国市场,对此十分嫉妒,决心报复。为扩大在法国的影响,联合碳化物公司想出一招,于今年4月2日突然以2100法郎的超常优惠价格公开收购迪富尔—伊贡的每股856法郎的股票,企图以此吞并这家公司。这一举动立即引起欧洲许多同类大企业的警觉。它们为了防止美国企业的渗透,也从各自企业利益的发展出发,发动了一场股票收购战。4月3日,西班牙一家企业率先应战,将股票价提到2205法郎;其后,瑞典一家公司又将价格升至3500法郎;联邦德国一家公司旋即标价3750法郎;那家瑞典公司又紧追不舍,在标价4200法郎后,又于5月25日先后标价4410法郎和4760法郎。
这边是股票收购战打得难解难分,那边是该公司老板为企业的前途发愁。他左右为难:如出售公司的股票,公司就有可能丧失其独立性;如不出售,自己又无力抗拒这场股票战的攻势,因为公司有23%的股票分散在小股东手中,难以控制。也难保另外几家大股东不会在这场买卖中见利忘义。为此,他希望法国财政部助一臂之力,收购公司50%的股票,以免被外国公司吞并。这场股票收购战结果如何尚待分晓,但这家法国企业的遭遇,却反映了美欧经济竞争、控制与反控制矛盾的激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