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穿西服不打领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6-26
第8版(副刊)
专栏:美学杂俎

穿西服不打领带
梅汇文
稍微留心,就会发现:几年前,当一些赶时髦的小伙子脱掉中山服或“奇装异服”,换上西装时,大都是打领带扣扣子的,可谓规规矩矩。如今,西服流行了,有不少人不再打领带扣扣子,就有意敞开双襟,显出一副随便的样子。
一种外来的事物从露头到流行,有一个被人们引进和消化的过程。刚引进时,难免照搬硬套,虽然时髦,但由于这种引进被认为是新鲜的事物与自己所处的现时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不太协调,就会产生心理倾斜。人们既爱新事物的美,又想适应现时的环境,保持心理平衡,于是就产生了取舍观念。这种取舍往往是以妥协来实现的。当这种妥协达到了心理平衡后,新事物就带着被改造的痕迹流行起来。
西服在我国虽不算新玩意儿,但在看惯了30多年千篇一律的服装模式之后,它对年轻人来说又是新鲜的。穿西服就产生了审美的理想与实现的矛盾。审美的理想是超前的,而审美理想的实现必然要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在行为上就带有朦胧的保守色彩,所以在思与行上总有差距。这种差距,对于原型来说是缺陷,但对于现实来说,可以是完善。西服的原型与穿着的距离,大概有两个原因。一是工作条件的制约。我国工业还是大规模的机器生产,自动化程度较低,绝大多数职工体力劳动比重大,工作时不能穿西服,或是下班后还要做各种家务,社会活动极少,穿西服打领带是个累赘,开始时虽然麻烦点,却也感到新鲜,时间长了可就耐不住了。现在一些穿西服打领带的人,大都是坐机关或搞外交的人,或者是出现在比较正规的场合。二是心理环境的制约,觉得穿西服打领带不自然,不随和,尤其是中老年人,总要避免“老来俏”的心理压力。在中国,爱打扮还不是褒义词,说那个人爱打扮,那个人听来就不自在,有的甚至以“不讲究”为荣,六七十年代就曾流行过“大老粗”的审美观。这样的工作条件和心理环境,要照搬西装的穿着格式,确实还不适应。但又想穿,怎么办?于是就出现了穿西服不打领带的。既美化了自己,又适应了环境,省事又省心。
不过,也不尽都是这道理。穿西服不打领带、不扣扣子也显示了一种粗犷、自然、随便的气质美,体现了整齐的线条与运动的气质的和谐。有些年轻人穿西服敞开衣襟给人以动的感觉,有活力,有朝气,与穿西服打领带的拘泥比起来,似乎更具有吸引力。
现在又有打领带不穿西服的着装样式流行开来了。恐怕也有其道理。不过,笔者认为,除了好动的小青年之外,还是穿西服又打领带为好,尤其在较庄重的场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