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温暖的大家庭——访泰国国际儿童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6-28
第6版(国际)
专栏:泰国通讯

温暖的大家庭
——访泰国国际儿童村
本报记者 刘爱成
最近,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我们访问了泰国国际儿童村。
泰国国际儿童村是1974年2月20日在国际民间慈善机构的资助下建立的。从那时起,该村开始从全国各地收容失去父母的孤儿抚养。为了使这些孩子们重新有个“妈妈”和“家庭”,儿童村招收了一批具有“慈母心”的单身妇女作为“母亲”,每月付给她们工资。每个“母亲”带领十个左右的孩子,按不同的年龄组织起一个家庭,眼下108个孤儿,分为13户,每户一幢独立的二层楼房。13年来,儿童村抚育和培养了179个孤儿,其中受高等教育的有30人。如今他们有的已经完成学业,走上了工作岗位,有的已经成家立业,离开了儿童村。
儿童村负责人阿萍娅女士带领记者在村子里参观。儿童村座落在曼谷市东南面的一条河边。房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清洁。
我们随便走近一户人家。一位怀里抱着婴儿的“母亲”走上前来与我们打招呼,并让我们进屋坐坐。这位“母亲”叫汶普,今年47岁。从村子一建立她就在这里工作。眼下她有11个孩子,最小的不满周岁,最大的已经22岁。说话间,正在外面浇花的大女儿吉伊走了进来,合掌向我们问好,然后便忙着给客人倒水。吉伊已经大专毕业,现在村子托儿所里当老师。村子里4—6岁的孩子都上托儿所。6岁以上的孩子开始上学读书。一会儿,其他8个孩子也陆续放学回来,孩子们放下书包便开始忙着干家务。17岁的三女儿嘎伊,看上去体质好,干活利索。我问她为什么一到家就忙着干活。她笑着说,妈妈每天很累,一个人带这么多孩子很操心,她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给我们做饭。我们吃完早饭后上学,家务事就丢给了妈妈。晚上,妈妈让我们复习功课,等我们都睡了,她才睡下。我们现在大了,总想多干点活帮助妈妈减轻些负担。这位母亲却避开孩子们对我们说,“我这一辈子没有生过孩子,这些孩子就是我的亲生儿女。随着年龄的增长,加上这些孩子都是在我身边长大的,我很爱他们,孩子们都挺孝顺。我有三个‘儿子’,现在都已长大成人,有两个已经结婚成家。他们虽然搬出去住了,但每月都回来看我。”她指着正在村子草坪上推割草机的那个小伙子说,“他就是其中的一个,今天他休息,所以一早就来看我,并帮着村里的花匠整修草坪”。
接着主人带领我们参观了家里的房间和摆设。阿萍娅女士指着一台电视机介绍说,这电视机是母亲自己花钱买给孩子们的。她接着说,我们的经费全靠慈善机构捐献,用于孩子们身上的钱除了供他们上学以外,只够他们吃穿。但由于母亲们疼爱孩子,她们往往用自己的工资给孩子们添补点东西。
当我们称赞这个村办得好时,阿萍娅女士说,“这并不完全是我们的功劳,除了国际民间慈善机构的重视和帮助外,泰国皇家和各界人士都很支持我们”。在村子里,我们所遇到的孩子们,看上去个个身体都很健康,穿着朴素大方。从他们那欢声笑语中,我们知道他们生活得和睦、幸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