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一场关于“吃”的争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03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与思考

一场关于“吃”的争议
本报记者 郑德刚 杜化松
今年3月,本报收到一封署名“德州宾馆服务员”的读者来信。信上说,不久前,山东省政府某个部门的一位副主任带了几个人来到德州市,在德州行署办公室的领导人陪同下,大吃大喝了6天共12桌,最高每桌要吃掉300多元。
带着这封读者来信,我们来到了山东德州市。通过调查发现,来信反映的情况虽然基本属实,但有些当事人对事实的本身却有不同的看法,这些看法反映了某些耐人寻味的问题。
吃喝没花个人一分钱
今年2月23日上午,山东省政府办公厅、省计委、省经委、省商业厅等部门的8名干部,从济南来到德州市,住进了德州宾馆。他们此行的任务,一是为在4月份召开的山东省人代会起草文件;二是在德州征求对“鲁西北地区现场办公会文件”的意见。带队的是省府办公厅的一位副主任。
当天中午,德州行署办公室便为他们安排了一桌价值200多元的接风酒席。直到他们2月28日晚离开德州,在6天中,除每日的早餐外,12顿中、晚餐几乎顿顿如此,而且每顿必饮。不算酒钱,每桌标准最低也在150元以上,最高的300多元一桌,其余的每桌在200元—250元之间。德州行署办公室的几位正副主任每天轮流作陪。
每顿动辄百多元,吃些什么?记者请宾馆的同志开了几张菜单,其中250元一桌的列有20多种菜点,大虾、海参、甲鱼、鲜贝、黄河鲤鱼等都有。据宾馆的同志讲,象这样一桌珍馐美味,加上饮料,实际价值当在300元左右。其他几个标准如150元、200元一桌的,用料与这几张菜单大同小异。
记者从有关帐目上了解到,这些客人除740元住宿费是他们分别以各自所在单位的名义用现金支付外,6天用掉的2788元招待费是由德州行署以会议费的名义支付的,而德州宾馆收款单据写的却是“住宿费”。全部费用3500多元,个人没出一分钱。
对“吃”的不同见解
问题了解清楚之后,有关同志认为记者调查的结果“基本属实”。但对“吃”的问题却有不同见解。
在济南,省里几位当事人告诉记者,他们去德州只是为了找个安静环境便于工作,下车伊始就交待:希望“吃家常饭,不喝酒,少占时间,以便集中精力写材料”。有的人回忆,当时午、晚餐一般有几个冷盘、扒鸡等,有时有虾,有时摆几瓶当地产的啤酒或当地产的古见春白酒。他们讲,这6天实际用餐情况估计平均每天伙食费(包括陪餐人员)至多在150元左右。而一位目睹过这些客人用餐的同志告诉我们,这些客人每天大吃大喝是他亲眼所见,吃的绝不是什么“家常便饭”。
在吃的饭菜的价格问题上,当地作陪的有关同志认为,他们吃的根本就不值那么多钱,是宾馆要价太高。而德州宾馆的同志讲,他们宾馆属事业单位,伙食收支基本上是保本微利,有时还要赔一点。当记者拿着宾馆开的一份菜单到相邻的另一家饭店去“划价”时,一位厨师出身的餐厅经理告诉我们,这个菜价基本合理,价钱并不贵。
记者在调查中还听到另外一种议论。有的人认为,八九个人6天吃了2000多元,实在算不上什么。去别的一些地方看看,大吃大喝比这儿厉害得多。有的人还说,现在有些人是到处找机会白吃白喝,干嘛非跟德州过不去?
也有些群众认为,这么大的国家,2000多元确实算不上什么,但要看这笔钱怎么用。不该花的,多花一分钱也是浪费,何况2000多元!还有些群众说,现在讲花钱要办实事,这算什么实事!不喝酒、不吃山珍海味就不能干事了?有的群众感叹道:“要是掏自家的腰包,谁能这么大方?!”
责任究竟在谁
事情发生后,德州行署在给省政府办公厅的一份报告中说:“这次接待造成浪费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行署办公室的几位主任有的出差,有的外出开会,未能一起统一研究,结果轮流陪餐……尽管省里来的同志一再讲,‘我们这次来主要任务是写材料,你们都很忙,不要陪了’,但我们只考虑招待要周到一些,没有顾及后果。”“省里同志特别提醒我们,当前全国正在开展双增双节运动,我们不要因为这个而犯错误。领导上的这些劝告,始终未能引起我们的重视,特别是省里8位同志写材料每天加班加点到深夜,工作很辛苦,我们很受感动,想尽量在现有条件下,把生活搞得好一些。”报告中特别提出:“问题是因我们引起的,责任应完全由我们承担。”
省里的有关当事人向记者表示:“对行署有关同志的安排,我们虽然从心里感到是一种负担,也多次要求改变做法,按正常标准安排,但未能如愿。检查起来,我们对下边不符合规定的做法,过多地考虑了情面,未能采取坚决的果断措施,以致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今后我们要认真接受这个教训。”
责任,双方都在主动承担,但主要责任到底在谁呢?请听听一些群众的评论吧:
“下级部门对来自上级部门的同志热情接待,在生活上给予一定的照顾,这本是情理中的事。但这种热情应在政策和条件允许的尺度之内。接待一方应该既要热情,又要不违反政策,不失节俭。尤其是一些边远、落后地区的同志对来自领导部门的同志热情接待,目的之一是希望他们的工作能得到上级部门的理解、支持和帮助。但这种心愿是不是一定要通过餐桌才能得到呢?对领导部门的同志来说,是不是要看对方对自己接待的热情程度才来决定如何给予他们帮助?”
“党政领导机关的同志到基层指导、处理工作,所到之处都会受到热情接待,有时还要款待一番,这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如何处理这些盛情款待,才能在知礼的同时又不失上级领导部门的风度,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对待破格的接待态度明朗地坚决拒绝,同时又晓以大义,人家自然不会自讨没趣。如果态度虽然坚决,但只是在口头上,而在行动上又随波逐流,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省里的同志再三表示要接受教训。那么这个教训是什么呢?恐怕要从自身的作风上找找原因。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过多地考虑了上下级关系,过多地考虑了情面,而在于为什么不考虑考虑党和政府的有关指示、规定和国情?”
“现在社会上吃喝之风如此盛行,主要在于有些领导机关的干部不检点,下到地方去不能以身作则。地方的同志在接待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早就应堵但迄今还未堵上的漏洞。有些同志在这个问题上一犯再犯,关键在于没有触到疼处,没有如数补交过用餐费,大吃大喝风因此也就难刹了。
这些话,值得人们深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