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津门京剧多姿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03
第8版(副刊)
专栏:剧谭

津门京剧多姿彩
周桓 陈予一
以马少良、李莉、邓沐玮为主演的天津市京剧团,近时在北京演出,获得好评。当此6月酷暑,所谓“晒车板”的京剧淡季,这个团能取得成绩,其主要原因是演员们既继承传统,又在传统基础上变革、发展,使观众享受到传统艺术之美,又看出了从传统中变化出来的新东西。
马少良先后从师李少春、李万春,又受到张世麟、厉慧良的点拨。他演出的戏,多为文武并重。这次演出的《响马传》,前文后武;《八大锤》,前武后文。《响马传》是李少春中年时演出了名的戏,后半出的“观阵”,唱、做、武功并重,是对演员的考验。马少良演出总的来说是按李少春的路数,却又丰富了一些内容。唱的方面,他请翁偶虹为他增添了更足以树立秦琼这个人物的唱段;武功方面,增加了一些如搬“朝天蹬”、走“转灯”、“探海”、“串翻身”等繁难的技巧。比如“观阵”一场,李少春在跨马走圆场时,用的是挥鞭打马,然后伸出持鞭的右臂,转体360°亮相;马少良则改为打马之后,“探海”,转体360°翻身,再亮相,难度增大,看着火爆。
在前武后文的《八大锤》中,马少良先演“车轮大战”,不仅打四锤将,打完一将后有一番独舞,此中还增添了新技巧,又把传统演法中的废场子和与戏结合不紧的动作删去。戏显得紧凑了,可却没了缓口气的工夫。尽管如此,后边“断臂说书”的唱、念,仍然潇洒自如,唱、念很有韵味。
李莉,是位文武兼备的旦角演员,并曾一度改演文武小生,戏路子较宽。近些年在杨荣环、孙荣蕙、崔荣英三家尚(小云)派传人教导下力攻尚派《福寿镜》是尚派代表作,虽非武戏,但在《失子惊疯》一折里,跑圆场、舞水袖等等,不具深厚武功难于演好。李莉此戏演得动人,她的圆场,快而稳。她的水袖,耍出来干净、利落,巧妙地运用“撑”、“冲”、“拨”、“扬”、“翻”、“甩”、“旋”的技巧。在唱到“见空中五色云……”时,从“童子拜观音”变化来的双手合掌,左腿平台,右腿下蹲,三起三落。最后变为身体下蹲,两臂高举,两只水袖在半空同时旋转,犹如车轮飞转,白浪翻滚。继承尚派,她也没有一成不变。尚先生在表现人物疯癫时,两臂高举,双袖下垂,有全裸两臂的动作。李莉则没有用,以其为女演员,如此表演反而失去美感。在新戏《司马执剑》中,李莉扮演的司马贞清,是个文弱而坚强的闺秀,又改装男子勘察案情,审理案件。她在女装时,以闺门旦演法,唱中既吸取梅派特点,又吸取张(君秋)派特色。男装时,运用扇子小生的演法,勘察时潇洒大方,审案时严肃端庄。她的好处是扮小生毫无脂粉气,不露女象。
邓沐玮,艺宗裘(盛戎)派,年仅30,嗓子好,底气足,唱来有韵味。他也发挥了自己年轻力壮的优点,演唱中,在不失人物身份和照顾特定环境的情况下,尽量使用高腔,让观众听着过瘾。此外,武旦演员李焕娣,一出
《青石山》,哪里演出,哪里轰动。她的武打、出手、翻跌功夫都过硬。尤其出手,在传统的“十杆枪双飞燕”的打法上,发展变化,打出了许多新花样,很有光彩。
这次演出,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剧本的面目太陈旧。一些老本子,情节拖沓,人物形象干瘪,唱词也不美,缺乏必要的加工和整理,使得演员的表演失去了部分光彩,这是应该引起重视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