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在社会实践的试金石面前——南开大学两位研究生的反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05
第3版(科教·文化·体育)
专栏:

在社会实践的试金石面前
——南开大学两位研究生的反思
本报记者 肖荻
学潮中,他们贴大字报、上街,成为“风云人物”。学潮后,他们和部分高校学生一样,曾有种“苦涩的失落感”。社会实践,在他们面前展现一个新天地,随之而来的是一种领悟:抱怨社会不理解自己,自己对于社会则又了解多少呢?
“这五六个月,好象过了五年。”“有些事,终生难忘!”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86级两位年轻的研究生,跟记者谈起他们近半年来两次参与社会实践的情况,感慨颇多。
王旭光,来自大连,性格直率。姚春,来自浙江,敏感多思。大学本科时一个学生物,一个学历史,同样是未踏入社会便成为人所艳羡的研究生,也同样矢志献身社会学,要为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对策,促使社会良性运转。去年底,当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影响校园的空气时,他们和一些同学一时冲动上了街,姚春还主笔写出并张贴了一张所谓“要民主”、“要自由”的大字报,成为一时的“风云人物”。
很快,冲动的情绪冷却下来。耳边是各方亲友的劝说、师长的忠告、舆论的批评,甚至,还有母亲为他们担心的眼泪。他们已经直觉地感到,损害了来之不易的安定团结局面,对谁都没有好处,上街和贴大字报的做法不可取,但有时又难以自解:“可我的动机是为了推动改革,为什么得不到人们的理解?”朦胧的反思加上苦涩的失落感,久久缠绕心头。
正当此时,一直关注他们进步的班级党支部书记、来自部队的同学董兴华问他们愿不愿参加一个考察组,到辽宁建昌县为某部安装营作些咨询服务活动?他俩正想出去开阔一下眼界。系领导更支持他们去参与社会实践。
眼前是一个地处山沟、工作十分艰苦的安装营驻地。他们原以为战士的思想和生活是简单和刻板的,事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战士们军容严整,情绪高昂,兴致勃勃地听董兴华等人讲“军地两用人才的社会学意义”、“施工网络管理法”、“社会心理学和人际关系”。营党委配合他们用问卷、访谈、观察等方法,进行多侧面的军人意向调查,以便引入先进的社会学原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战士们朝夕相处,在两位研究生的面前展现了一个新天地:当初尽管学了社会学,我们搞过几天社会调查?在对社会缺乏起码了解的情况下,写“宣言”、呼口号,要“唤起民众”,岂不……
思绪,在王旭光、姚春脑中激烈冲突。两人不久又看到了另一种景象:
在建昌县杨树沟山村,他们串门入户考察。好多人家仅是一缸高粱米、一缸咸萝卜。和户主们谈民主、谈教育、谈商品经济,回答往往是“男人识几个字就行了”、“养几只鸡就够了”。村民也有自豪:“8年前这里三顿吃稀的,现在三顿吃干的了!”但毕竟是土壤瘠薄、交通闭塞、人才短缺,这里离富裕还很遥远。尤其那小学校里无一块窗玻璃,无几张桌凳。3月的东北,寒风扑进来,手脸冻得通红的一些孩子,听课时就那么站着、站着……
研究生们的眼睛湿润了!一个女同学立志毕业后到这里服务。
王旭光、姚春似乎更加感受到一种冲击、一种领悟:
“我们常常抱怨社会不理解自己。然而,我们对于社会又了解多少呢?虽然地处偏僻山沟的这个山村,仅仅是祖国版图上的一点,但它反映了:一切落后现象是由于历史的、地理的、文化的、经济的诸原因造成。改革是迫切的,但有着极大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它不是振臂一呼就能解决问题的。社会上尽管有恼人的不正之风,但有更多的人,象那支部队那样,在那里默默无闻地埋头苦干、除旧布新。就连那贫困山村的老大娘也知道:对比8年前,有进步,有信心!而我,当战士和老乡们找我咨询,我又能给人家提供多少高见呢?”他们痛感到自己的不足、不足!
学习一向高分、16岁上大学、又以最高分考进热门学科——社会学系念研究生的姚春,自我解剖:“我自幼是从家门进校门、从书本到书本,一向自以为‘众人皆醉我独醒’。其实,贴大字报时到南大才4个月,连报纸也很少看,更不要谈接触社会,只是对小道消息特别敏感。无怪我的好友说:‘你自以为独立思考,还不知按谁的鼓点儿跳舞呢!’”
他和王旭光最近的变化,一是读书变踏实了,二是渴望再有机会搞社会调查。王旭光仍旧是活跃的团支部书记。他指着眼前一摞译稿说:“日本著名社会学家富永健一下周来校讲话,此人知名度很高。但他在研读德国社会学先驱韦伯的著作时,专门到德国实地考察了一年。费孝通先生也十分强调社会调查,这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研究生不是尤其重要吗?引申到学习上,对于马克思主义,我们往往并未去读,就跟着别人说三道四。最近,我精读了《1844年经济学手稿》,觉得十分精辟,再讨论当前一些经济问题时,就感到分析能力提高了……”
今年暑假,王旭光、姚春正准备继续走向社会,继续他们的思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