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阅读
  • 0回复

记取历史教训 发展中日友好——纪念卢沟桥事变50周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05
第6版(国际)
专栏:纪念七七事变五十周年

记取历史教训 发展中日友好
——纪念卢沟桥事变50周年
何方
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并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导火线的“卢沟桥事变”,已经过去整整50年了。人世沧桑。半个世纪以来,无论国际形势还是中日关系,都发生了根本变化。时代在前进。人们应该向前看。但是,忘记过去也是轻率的。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巩固和发展中日间的睦邻友好关系,就必须正确对待历史,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
走过了曲折的道路
中日关系源远流长。在近代以前两千多年的交往中,两国人民友好相待,结成传统友谊。可是到了一百年前,日本军国主义却对中国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侵略,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8年全面侵华战争中,侵略者的铁蹄踏遍半个中国,杀害了约2000万中国军民,造成物质财富和文化上的损失不可胜数。战争的浩劫,人们至今记忆犹新。但是,中国人民始终认为,对侵略战争应负责任的只是日本一小撮军国主义分子,而不是广大人民和后来的朝野人士。因此,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和人民没有对日本采取任何报复措施,主动放弃了战争赔偿,并致力于恢复人民间的传统友谊和建立两国间的睦邻友好关系。侵略战争同样也给日本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而战后的和平发展却使他们得到很大好处。所以,日本人民战后一直积极维护和平、反对军国主义、主张中日友好,并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事实证明,中日人民在接受历史教训、发展两国友好上,基本态度是一致的。
正是由于两国人民和各界有识之士的长期努力,中日关系才得以冲破各种阻力,在15年前正式恢复邦交,并于9年前签订了和平友好条约。复交以来,两国基于平等互利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迅速发展,在中日关系史上开创了一个新阶段。两国都一再声明,把中日友好奉为本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把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定为两国关系中追求的最高目标。中日友好出现这样一个好的局面,是来之不易的,它包含着双方许多先行者和“掘井人”的心血,人们应当格外珍惜。
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中日友好十多年来能够得到迅速发展,说明它反映了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也体现了国际形势发展的时代要求。发展中日友好存在着坚实的基础和许多有利条件。
首先,中日是隔海相望的近邻,又是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大国。从历史经验、当前形势以至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如何处理相互关系,对两国都是头等大事。两国人民不仅有传统友谊和亲近感,更重要的是还都从以往的中日关系中获得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这就是:友好则互利,交恶则两伤。日本人民和广大朝野有识之士,正是由于正确地汲取了历史教训,所以战争结束后,就用以民促官和积累的方式,为恢复两国邦交和推进中日友好作出了巨大贡献。有些日本朋友说,对华关系在日本不只是外交问题,一定程度上也是内政问题,现在无论哪个政党,如果反对中日友好,人民就不会答应,政治上就站不住。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正是发展中日友好的重要保证。
其次,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中,经济占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正是在经济上,中日之间并无根本性的利害冲突,倒是存在着互有需求、互为补充的关系。日本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先进的技术、日益过剩的资金。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但拥有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和光辉的前景。双方各具优势。进行平等互利的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存在着天然的有利条件。复交以来,两国的经贸关系得到飞速的发展,相互已成为重要的合作伙伴。事实证明,这对于双方都大有好处,也是发展中日友好的物质基础。
再次,中日友好还是两国争取和平国际环境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四化”建设需要持久和平。日本战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证明只能在和平的条件下实现。因此,为了各自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中日都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
还应指出,中日都是亚太地区举足轻重的大国,两国关系对本地区的和平和稳定有决定性的作用。现在,亚太地区在世界经济和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超级大国也加强了在这里的争夺,一些局部战争和热点仍然存在。但是,只要中日两国和睦相处,友好合作,亚太地区就打不起全面战争来。因此,中日友好不仅是两国安全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亚太地区和平和稳定的重要保证。中日两个伟大民族,应当以相互间的友好合作,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树立一个典范,对国际社会的和平和发展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问题和消极因素
中日友好关系迅速发展,主流是好的。但必须承认,一些影响两国关系的消极因素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近来还有所滋长,如不正确对待,妥善处理,任其发展下去,就势必会妨害中日友好,还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对这股逆流决不可掉以轻心。
在对待历史上,日本有那么一些人,硬是不承认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及其他亚太国家的侵略,还竭力为侵略战争和战争罪犯翻案,散布谬论,歪曲历史,说侵略是“自卫”,尊战犯为“英雄”,否认“南京大屠杀”,诬蔑“东京审判”不合法,等等。这种人为数不多,更不能代表珍惜中日友好的广大日本人民群众和各界有识之士。但他们能量不小,为害极大。他们经常制造舆论,迷惑群众,毒害日本一些青少年的思想,煽起沙文主义情绪,还不时挑起事端,伤害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对这种为军国主义招魂,重温“大东亚共荣圈”迷梦的倾向,中日两国以及其他亚太国家人民,切不可漠然置之。
大约也就是这些人,他们老是在打中国台湾省的主意,用包括政党外交在内的各种方式,在日台关系上不断搞升级。最近竟发生了日本政府派专机和外务省官员护送朝鲜“清津”号船员去台湾的事件;日本大阪司法当局在审理“光华寮”案件中,更违背国际法的起码准则,公然制造“两个中国”,而日本政府却以各种借口推卸责任。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此当然不能默尔而息。
有些日本人说,中国在政治问题上态度强硬,是为了压日本在经济上让步。这种说法不是由于无知,就是别有用心。须知,上述两个问题比起经济问题来,是更重要、更本质、更具原则性的。而中国政府和人民历来都是决不拿原则作交易的。实际上,复交以来中日政治关系中出现的一些麻烦,诸如修改教科书、正式参拜靖国神社、光华寮案件等,无一不是日方挑起,并不是什么中国态度突然变得强硬了。
经济关系中存在的问题也并非不重要。近年来中日贸易严重失衡,中方连年出现巨大赤字。日本对解决问题很不积极。在技术转让和资金合作上,日本对中国也有明显的歧视和限制。和上述政治问题有所区别的是,经济上的问题虽然主要责任在日方,但中方也有一定的原因。所以只要日本采取积极态度,中日经济关系中发生的各种问题,都是可以根据平等互利、友好合作的精神逐步加以合理解决的。现在的主要障碍在于,日本有些人总以为两国在经济上不是互有需要,互为补充,而只是中国有求于日本,搞“四化”离不开日本;或者是担心中国强大,想使中国在经济上长期处于依赖日本的地位。这些看法自然不符合实际,但却影响中日经济合作和两国友好关系。
在中日关系中发生这些问题决非偶然。不但如去年7月28日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载文所说,“日本与西德不同,它没有花什么时间反省‘战争罪行’”;而且战后还一直存在着一股军国主义残余势力和某些受其思想影响的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一些日本人中迅速滋长着一种大国主义倾向。随着经济实力的加强,他们不但谋求做政治大国,还实际上企图使日本成为军事大国。面对日本在军事上的一再突破,中国和其他受过日本侵略的亚洲国家感到严重关切,是理所当然的。
与此同时大国主义思潮也在日本泛滥起来,鼓吹日本民族优越的狭隘民族主义言论甚嚣尘上。有些人自以为日本了不起,对外表现出一种“财大气粗”、不可一世的派头,似乎暂时还可屈尊美国之后,对其他国家特别是亚洲邻国就根本不放在眼里了。傲慢和偏见使他们不愿了解这样的历史常识,即造成绝大多数亚洲国家落后的根本原因之一,是帝国主义的长期侵略和掠夺;日本曾是东亚的主要侵略者,对中国等的落后也负有历史的责任。
很明显,这种大国主义倾向如果发展下去,不仅会危害中日友好和亚洲和平,还可能再次把日本民族引入歧途,走上复活军国主义的道路。
克服消极因素,发展中日友好
应该看到,中日友好终究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就全局而论,中日友好仍将是今后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趋势,一些消极因素有可能得到抑制和克服。上述那些少数想使历史倒退的人,也许可以暂时迷惑一部分人,制造一点麻烦,但他们的整个企图是决不会得逞的。过高估计他们的力量不合实际,更不能受他们的挑动而影响和动摇我们发展中日友好的信心和努力。这种努力主要包括以下两个内容。
一方面,两国都应为巩固和发展中日友好而竭尽全力,严格遵守联合公报和和平友好条约规定的原则,不做任何有碍友好合作和伤害对方人民感情的事。对两国关系中出现的问题,也应通过友好协商及时加以合理解决。
另一方面,对于违反联合公报和和平友好条约的言行,也必须进行坚决的斗争,随时揭露和批判日本少数人歪曲历史的言行,特别是制造“两个中国”和复活军国主义的活动。只有对损害中日友好的言行进行必要的斗争,才有助于维护中日友好。
中日友好是关系两国人民长远的根本利益和亚洲及世界和平的大事。纪念“卢沟桥事变”50周年,就是要汲取教训,引为鉴戒,让不幸的历史永不重演,实现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这一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崇高目标。
(原载《世界知识》1987年第13期,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