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抗战初期的郁达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06
第8版(副刊)
专栏:

抗战初期的郁达夫
黄萍荪
七七事变前夕,郁达夫在榕城任福建省政府参议。他的酬酢面非常广泛,可以说被两种人包围着。一是日本的披着“友好”、“亲善”外衣的“朋友”。二是军统局长戴笠驻闽宪兵团长吉章简之流。戴笠且频频以“贵妃酒”等物相馈,二者国籍虽异,心迹相同,都想使郁达夫当官而不要介入抗日站到进步人士一边。然而处于这一漩涡中的诗人,却是泾渭分明。卢沟桥炮声一响,他立刻登上福州城内的于山。在抗倭名将戚继光祠前,步岳武穆《满江红》原韵,写下一阕凭吊先贤,兼抒己怀的《满江红》:
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为公成就,丰功伟烈。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到于今,遗饼纪征东,民怀切。
会稽耻,终当雪。楚三户,教秦灭。愿英灵,永保金瓯无缺。台畔班师酣醉石,亭边思子悲啼血。向长空洒泪酹干杯,蓬莱阙。
当时福州的进步人士,广大学生、组成福州市文化界救亡协会,郁达夫以压倒票数当选为协会理事,后又被推为常务理事长。同时主编了一系列的专册,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号召“加紧团结,加强抵抗”,并向八闽群众呼吁:“抗战到底,反对投降”,福州市新生的文化界救亡协会被扼杀之后,郁达夫不得不离开福州,去武汉就任军委第三厅的设计委员。到职以后,他冒锋镝、顶轰炸,出生入死,巡视鲁、苏、豫、皖、浙前线,对敌人口诛笔伐,对战士激励鼓动,下面缀录两首诗以见一斑。
《郭沫若氏自长江战线归来谈及寒衣与文人少在前线事》:
洞庭木落雁南飞,血战初酣马正肥。江上征人三百万,秋来谁与寄寒衣?文人几个是男儿,古训宁忘草裹尸。谁继南塘征战迹?二重桥上看降旗。
1938年9月武昌
《毁家诗纪》:
千里劳军此一行,计程戒驿慎宵征。春风渐绿中原土,大纛初明细柳营。碛里碉壕连作寨,江东子弟妙知兵。驱车直指彭城道,伫看雄师复两京。水井沟头血战酣,台儿庄外夕阳昙。平原立马凝眸处,忽报奇师捷邳郯。
他还以纪实的风格,写下了许多与时代脉搏紧密相依的抗战诗歌。诚如许杰教授所言:
“……直到胜利以后,他被日寇发觉了本来身份被秘密杀害为止,从这些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达夫的‘全人’,是一位始终爱国的进步作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