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血写的历史岂能淡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07
第8版(副刊)
专栏:

血写的历史岂能淡忘
舒湮
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燃起抗日战争的烽火,到今天恰恰是半个世纪。人生易老,50年是大半辈子了,多么悠悠的岁月呀!当我还在孩提时,听老人谈起甲午战争、戊戌政变,如同久远久远的历史陈迹了,然而那还只是30年前的往事。现在许多青年对抗日战争已缺乏感性认识,那些悲痛的艰难的日日夜夜,在他们是不可想象的历史空白。50年了,许多事我早已淡忘,然而抗战八年这段血泪交织的灾难是永远无法从我心底磨灭的。
到南京,我希望同胞们到江东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去参拜凭吊一回。这里仅是南京大屠杀事件有代表性的历史遗址之一。此地及其附近曾经埋葬被日寇屠杀的同胞2.87万人,然而这仅是被戕害的不幸牺牲者中的极小一部分。
“1937年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当时中国的首都南京,进行了长达六个星期的血腥大屠杀。我无辜同胞遭日军集体射杀并焚尸灭迹者19万余人,被零散屠杀、其尸体经慈善团体收埋者15万余具,被害总数达30万人以上……这是20世纪30年代惨绝人寰、举世震惊的大惨案,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对南京人民、对中华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耻大辱。”这一事件会永远记载于史册,不是现在日本的某些信奉军国主义的狂人的狡辩与花言巧语所能掩饰的。
铁的历史斑斑俱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便是它的见证人。当我走近这座庄严肃穆的灰白色建筑时,迎面台阶上一堵石墙上镌刻着触目惊心的“遇难者300000”几个黑体大字。进入院内,广场上一片萧瑟凄凉的景象顿触眼帘:疏落的枯木植立在寸草不生的鹅卵石碛上,赤地上稀零堆放着三三两两的骷髅,四周残破的
围垣嵌着三组大型石刻浮雕,
展现了日寇当年在南京杀、烧、
淫、掠的种种暴行。遇害者象
被一串串绑赴屠场的羔羊,俯首待戮;有的双目炯炯,心中燃烧着愤怒的火焰,提醒人们永矢毋忘这一幕刻骨铭心的惨剧。循院内小径前进,我看见沿途安放着13块形状不一的断碣,以《春秋》的锋利笔法记下一笔笔血债:
“1937年12月15日,
侵华日军在汉中门外,集
体屠杀我被俘军警和平民
二千余人,勒石记痛,永
矢毋忘。”
“1937年12月16日,
侵华日军在中山码头集
体屠杀我难民五千余
人……”
“1937年12月18日,
侵华日军将囚禁于幕府山
下各村的被俘军民五万七
千余人,押往草鞋峡集体
屠杀,又浇以煤油焚尸,
或投尸江中。凡我子孙永
志不忘!”在路的尽头是一尊大型立雕母亲的石像,从她面部悲痛的神情和挥动着的绝望的下垂手势,似乎在寻找失去的亲人。遇难者尸骨陈列室象一具黑色的大棺木,展示着从“万人坑”挖掘出的累累白骨,无声地控诉日寇的血腥暴行。日本的某些政客不是力图纂改甚至删除这血写的历史吗?这里的一页页活生生的教科书,是他们永远无法删改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