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卢沟桥劳军采访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08
第5版(纪念专刊)
专栏:

卢沟桥劳军采访记
赵荣生
1937年7月初,北平各学校和民先队组织的学生夏令营,在西山温泉大觉寺附近的山中露营。7日后半夜,忽然自远处传来“隆隆”之声,开始我们还以为是打雷,后来越听越不象。次日黎明,我骑自行车飞驰出山,回去打听到底出了什么事。
我回到燕园,得到确讯:二十九军已经和日本兵打起来了!地点在北平城西南的卢沟桥。这消息使我非常兴奋,枪口终于向外了,百年以来受尽列强欺凌屈辱的中国睡狮怒吼了,怎不叫人欣喜欲狂?
7月12日,战争爆发的第五天,燕大民先队派遣柯华、朱劭天、徐慈梅和我代表燕京大学全体学生到前线去慰劳。
我们挤上火车,到长辛店下车。长辛店空气紧张,战云密布,二十九军壁垒森严,岗哨林立,不许行人东行。
这时由长辛店到卢沟桥,只有一条土路。我们怀着上战场的豪情走了五里多路,到了卢沟桥边。
在强烈阳光的照射下,卢沟桥白石磷磷,桥头有用沙袋垒成的工事,机关枪从枪眼里伸出,石板桥栏旁边站着持枪的士兵,凝神注视远方,英武矫健。我们说明是来慰劳的北平学生以后,掩体内出来一个背枪的士兵,叫我们不要在桥边逗留,跟着他到营部去。我们跟随这位士兵走进宛平县城。
在卢沟桥旁边的宛平县城里,虽有一部分房屋已被日军的炮弹击毁,有些战地景象,但是城内熙熙攘攘,老百姓生活正常,店铺和饭馆照常营业。我们在瓜摊上买了几担西瓜,到一所民房里见到37师129团第三营金振中营长。尽管我们所带的礼物非常菲薄——一封慰劳信、一包《燕大周刊》和几担西瓜,金营长还是很高兴。他说北平的爱国学生到前线来慰问,对他们的鼓励很大。我们问起卢沟桥的战事,金营长从里面请出一个拄着白色粗棍、从头顶到颈项缠着绷带的黑大汉来。这人穿着白粗布短袖衬衫,下边打着整齐的绑腿,眼睛里充满着血丝,他就是名字已经上了报纸的吉星文团长。
这时,士兵们已经搬来了西瓜,拔出挂在背上系着红绸子的大刀,咔嚓几刀,切成多片,招待我们。我们看见院子里西瓜堆积如山,知道慰劳者已经来过很多。
行政专员兼宛平县长王冷斋在临近房里会客,客走后,也来会见我们。王冷斋是一个文弱书生,蓄着八字胡须,身穿灰色纺绸长衫,手摇折扇,面色苍白,形容憔悴。
我们辞别了吉团长和王专员,在金振中营长带领下,参观宛平城。这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县城,东西长620米,南北宽320米。金营长首先带我们看了残破的东门城楼——这是日军挑起战争的明证。接着参观被炮弹毁坏了的专员公署。金营长说:“8日日军用大炮向城内轰击,集中很多炮弹打专员公署,幸而我们专员公署和县政府人员在十几分钟以前撤到比较安全的地方办公,要是迟一会儿,就会受到很大损失。”
离东门不远处,警察正在向受难的居民们散发救济粮。金营长说:“战事开始以来,城内老百姓心情安定,秩序良好,逃难的很少,纷纷自愿来为我军挖战壕,修筑防御工事,挑水,做饭,照料伤号,协助军队守城。”
卢沟桥横跨永定河上,是从燕山山脉进入华北平原的咽喉,自古以来即为兵家必争之地。现在晴空一碧无云,炎炎赤日照射在长虹般的石桥上,更显得古桥雄壮精美。我以前曾经到这里游览,观赏过数不清的形状各异的石狮子,今日故地重来,不料此桥变成了民族解放战争的开始之处。
金营长指着西边那座铁路桥对我们讲了一段和敌人夺桥的亲身经历。又指点黑夜耍大刀进行白刃战的回龙观给我们看,现在回龙观仍然在我军手中。金营长又指出河对岸几个地方有敌人的据点和炮位,因为草木茂盛,据点又有伪装,很不容易发现。
金营长最后说,今天敌人没有开炮,但是什么时候开炮很难说,这么些人站在这个地方目标太大,很危险,劝我们退到桥下隐蔽的地方休息。我们觉得占金营长的时间太多了,乃向他告别,循原路返回长辛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