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阅读
  • 0回复

在纪念“七七”事变中反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09
第6版(国际)
专栏:日本通讯

在纪念“七七”事变中反思
本报记者 孙东民
震惊世界的“七七卢沟桥事变”,是近代中日关系中谁也不能回避的极其重要的事件。在“七七”事变50周年的日子里,人们感到东京的眼睛一直注视着北京,揣测中国要有什么“反日行动”。当看到中国人民隆重纪念“七七”为的是致力振兴中华、进一步发展中日友好事业时,东京为此发出报道说:北京是平静的。
记者在东京看到,对于那一场惨无人道的侵略战争,在当今的日本仍然有不同的反应。有人保持沉默,有人漠然视之,也有极少数侵略战争的信奉者用下流的语言发出刺耳的噪音。但是,更多的日本国民进行着认真的反思。
在七七前后,长期致力于日中友好活动的上百个团体在日本全国各地举行了各种纪念活动。有的是请历史学者作纪念讲演,重温那段不幸的历史;有的是请被迫参加过侵略战争而作出深刻反省的旧军人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控诉那场“圣战”的罪恶,还有的是到中国殉难烈士的纪念碑前寄托自己的哀思。从一些国会议员到普通百姓,从9旬老人到没有战争体验的青年,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是不愿作历史的旁观者,而是正视历史事实,汲取历史的教训,绝不许侵略战争重演。
过去参加过侵华战争的人现在都进入老年。老人喜欢回忆往事,在他们之中有的抚今追昔、感慨不已,有的受良心谴责,痛心疾首。越来越多的人著书立说,连一些对过去的行为三缄其口的人也开始站出来为历史作证。七七前夕,有人坦白自己在卢沟桥附近枪杀过战俘,有人交待自己对14名中国人作过“生体解剖”。有3名参加过南京大屠杀的士兵公开了记载着日军罪恶的“阵中日记”。有个前日本士兵目睹在日本宣布投降后,集结待命的日军还杀害几十名中国农民,他对比中国人收养敌国的孤儿一事,深受感动,最近投书给中国有关部门,要求在死前去中国东北作“谢罪旅行”。
不言而喻,日军在侵华战争中的暴行是历史上罕见的。日本有人指出,残忍性并非日本民族所特有,是军国主义把本来善良的人扭曲变形。据一个原侵华战犯回忆,当他作为一名侵华军人即将开往中国的前夕,其母在他枕边曾悄悄耳语:“一定要活着回来。”而第二天在公开场合却又慷慨激昂地要他当“军国男儿”不许生还。他们说,揭露过去的战争罪行,不是去追究活着的人的责任,而是活着的人有责任不让那场战争重演。在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魂40多年来从未停止过游荡,军国主义的土壤从未彻底铲除。在军国主义势力有所抬头的今天,如果放弃对侵略的历史事实的揭露和放松对企图复活军国主义的势力的警惕,日后新军国主义复活了,那就重新铸成大错。
由于日本有关当局有意歪曲事实、掩盖历史真相,在没有经历过战争的青年人中,甚至有人只知道广岛原子弹受害的悲剧而不知有过侵华战争。但广大青年人都主张了解历史的真相。他们表示:“没有人不希望和平,但为了和平就需要了解历史,正视历史是为了面向未来。”居住东京的报告文学作家石飞仁,出于对真实历史的追求,十几年来不间断地调查日本虐待、杀害被强迫押送到日本做苦役的418名中国人的花冈事件,并写成《恶魔的证明》一书。他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真相,3年前成立《不死鸟》剧团,以报告剧的形式在全国各地演出。他说,“我没有经历过战争,没有历史的责任,但历史的事实不能埋没,不正视历史便没有真正的友好。”
在纪念七七事变50周年的时候,很多学者指出,近来又有新国家主义抬头,搞国家秘密法等控制言论自由的动向。经济的发展还在一些人中产生经济大国的傲慢,认为与其它亚洲国家的经济合作是一种“施舍”,甚至有人公然摆出一种“要钱就不要对过去的历史说三道四”的姿态,以为别人也会在诱饵面前放弃大是大非的原则。这种短浅而狭隘的举动会把日本引向邪路,会导致日本在世界上陷于孤立。
“七七卢沟桥事变”对中日两国人民来说都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值此时刻,除极少数仇视中国、企图走历史老路的人之外,广大日本人民正在历史的经验教训中深沉地反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