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2阅读
  • 0回复

历史,不应忘却的一页——评电视剧《刘连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10
第8版(副刊)
专栏:影视窗

历史,不应忘却的一页
——评电视剧《刘连仁》
司徒兆敦
在抗日战争50周年之际,电视剧《刘连仁》和观众见面了。刘连仁是山东人,山东电视台拍摄这位九死一生活了下来的“现代鲁宾逊”的经历,似乎也是理所当然的。然而在这“冒险”之后,却有更多使观众感兴趣和受启发的东西。
当前,影视艺术反映抗日战争,角度和视野越来越开阔了。在军事方面,不仅有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人民游击战争,也有了国民党的爱国将士。电视剧《四世同堂》,展示了更为开阔的层面。现在又有了《刘连仁》,使观众对这一历史事件有更多方面的了解。
刘连仁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一个被日军劫虏到异国的劳工。他不知道有共产党,他手里也没有枪,他是一个弱者。但是,电视片通过形象化的手段,揭示了他14年中所历经的苦难,特别是后13年由人变“兽”又由“兽”变人,丧失语言能力到恢复语言能力,观众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中国人的形象,一个有血肉之躯和有思想灵魂的中国人的形象。由此说明了,为什么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刘连仁》之所以感人,是创作者从内容出发确定了作品的纪实风格,他们为表现历史的真实作了巨大的努力。这种严肃的创作态度,尤其值得学习。刘连仁是真人真事,任何虚假都将削弱作品的感染力。创作者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他们遵循着“不是拍下了什么,而是发现了什么”的原则,让观众在真实中发现了精神的美。许多电视剧中有点缀性的跳舞,《刘连仁》的舞却包含了强烈的民族反抗精神;许多电视剧中有故作惊险的人兽搏斗,《刘连仁》的搏斗除了人的生存本能外,还非常有机地糅入了“活着,回家去”的清醒意识。这是最强大的动力。它的独特之处正在于,它不是抽象地反映爱国思想和反抗精神,而把这一切都糅在人的关系和人对自然的关系中。
刘连仁是一个缺少文化知识的中国农民,他以为朝太阳落下的方向沿着海岸走就能回到故乡;他有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仗义;他迷信那个泥胎菩萨能保他平安。这一切细节都非常准确地反映了他的爱国思想,没有任何概念化的东西,很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刘连仁的发现和回归祖国,经历了曲折的过程,他的宽容并不意味他将忘却一切。创作者在归国轮船上安排了情绪的高潮——100多位死难劳工的骨灰,这是意味深长的。《刘连仁》以纪实的手法去拍摄,立此存照,对人们认识这段历史是有益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