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我国镍都金昌市在大西北崛起 金川公司改革八年成为特大型联合企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13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国镍都金昌市在大西北崛起
金川公司改革八年成为特大型联合企业
新华社兰州7月13日电 (记者曹年鑫)继鞍钢、大庆之后,我国又一个特大型联合企业在祖国大西北崛起。位于甘肃河西走廊金昌市的金川有色金属公司,已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不可缺少的一个支柱。金昌市被称为中国的“镍都”。
金川公司是在改革中发展起来的。1958年我国地质工作者在龙首山下发现了一个多金属共生的大型硫化铜镍矿,震撼了世界。1966年春,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来金川视察,说这里有个“金娃娃”。在此后的十年动乱期间,虽然国家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这个“金娃娃”就是抱不出来。当时的矿山主巷道积水齐腰,冶炼厂烟雾弥漫,电解液满地横流,活象个打了败仗的战场。
金川镍矿伴生着锇、铱、钌、铑、铂、钯、钴等稀、贵金属。17吨对虾才能换一吨镍,钢铁工业没有它,炼出的钢就象得了软骨病。锇、钌、铑、铂、钯都比黄金贵。没有它们,我国的尖端技术无从谈起。
“四化”大业需要金川快上。邓小平同志再度过问金川的建设,并委托方毅同志抓金川的工作。当时的冶金工业部派遣北京有色金属设计院院长、有色金属专家王文海前去金川挂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搞活的政策解放了镍都建设者的思想,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金川公司的改革有两条:一是按科学精神办事;二是让每个建设者的能量释放出来。在改革中他们没有忘记艰苦奋斗的传统。改革8年,近千名优秀科技人员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他们向全国敞开大门,先后同50余家近500名专家、学者和科技人员,开展了对有关科技项目的联合攻关。生产上长期难以解决的课题被陆续攻克,有46项获得国家和部级优秀科研奖,其中有些项目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在的选冶总回收率比1977年提高18.5%,铂、钯、金的回收率提高1/3,锇、铱、钌、铑回收率提高了10倍。每吨电解镍的综合能耗下降54.7%。8年时间,金川公司仅从科技进步中获得的经济效益就达5.4亿元;每投入1元能产出12元,在全国大型企业中名列前茅。
1983年,金川公司全面推行了各种形式的经济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全公司3万名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建设热浪。群众性的小改小革多达1.2万多项。矿工的生产效率平均增长3倍以上,镍的年产量同8年前相比增长了近3倍,上缴国家利税总额增长5.3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