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阅读
  • 0回复

建设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方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16
第5版(理论)
专栏:

建设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方向
郭书田
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用系统工程的方法,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按照各地的自然资源特点,建设高效益、高功能和形成良性循环的现代化农业。它在吸收一切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新技术的同时,摒弃了有害于环境和导致农业生态恶化的东西。建设生态农业是使农业乃至整个农村经济走向良性循环的重要途径,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和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全国已有200多处进行生态农业试验。从各地的试点情况看,我国的生态农业有以下一些特点:
其一,生态效益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一。正确处理三个效益之间的关系,是建设现代化农业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单纯强调生态效益,忽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做法,是行不通的。目前一些山区坡度超过25度的地方退耕退不下来,其原因就在于没有妥善解决当地农民的口粮问题。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是完全可以做到的。阜阳地区过去十分贫困,近些年来他们在上千万亩的土地上,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制定了发展生态农业的规划与具体实施方案,实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种养加综合经营,采用新的农业技术,并大力发展沼气、节柴灶等,不仅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而且林业、畜牧业以及其他经济作物都有了较大发展,初步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农业生产体系。土壤有机质由0.97%提高到1.2%,光能利用率由0.59%提高到0.672%。人均收入1986年已达466元,比1978年提高了5倍多。
其二,发展生态农业与农村环境保护、开辟农村新能源同步进行。随着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兴起,农村环境保护与能源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发展生态农业应当与环境保护、开辟新能源同步进行。浙江省德清县干山乡在浙江农业大学教师的指导下,开展了生态农业、环境保护与解决能源问题三位一体的模式试验。他们应用生态工程的原理,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在坚持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前提下,发展桑、果、瓜等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并利用副产品发展畜牧、水产和食用菌。农作物秸秆一部分直接还田,一部分作为沼气原料,同时推广太阳能与节柴灶,解决能源问题。他们还对砖瓦窑排放的氟化物采取净化办法,保证了蚕桑的正常发展。他们对人、畜、农作物以及土壤中的化学残留物进行测定,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他们正在研究农业生态系统与人的营养状况的关系,以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其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和再生、永续利用兼顾。生态农业不是对自然资源的消极保护,而是根据人类的需要,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得到再生增殖,使之优化。重庆市大足县在西南农学院教师的帮助下建立了生态试验区,这里原来是个森林砍伐殆尽、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水平低下的地方。从1984年起,他们从当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出发,制订了“改善环境功能、调整结构功能、提高运转功能”的目标和“山顶松柏戴帽、山间果树缠腰、稻田鱼桑站哨、农舍翠竹环抱”的立体开发方案。经过两年治理已初见成效,绿色植被增大,雀鸟还林,枯井见水,山泉复出,粮食、水果、肉、鱼类和蚕茧等大幅度增产,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开始走上了良性循环的道路。
各地的实践经验证明,要建设和发展生态农业,首先各级领导要提高认识,把它当作一个带有战略意义的大事来抓。其次,以县为单位,请有关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培训干部和农民,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总体设计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第三,生态农业工程是由多种学科组成的系统工程,要由有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参加,共同研究,在点上取得经验,作出样子,然后加以推广。第四,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建设和发展不同类型的生态农业,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不要一哄而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