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关山万里寻友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16
第6版(国际)
专栏:比利时通讯

关山万里寻友谊
本报记者 魏崴
7月14日10时,布鲁塞尔沙尔贝克火车站披上节日的盛装,站台上陆续聚集起欢乐的人群。布鲁塞尔—北京专列就要启程了。整装待发的青年,和为他们送行的亲朋一起,载歌载舞,庆祝这一洋溢着中比友谊的活动。
记者在人群里找到了布鲁塞尔—北京专列协调委员会主席贝尔特郎,他首先介绍道,举办这个活动的宗旨,主要是想增进中比青年之间的了解,寻求友谊。中国青年处在和我们不同的社会里,有自己的文明和生活方式,我们带着良好的愿望同他们会晤,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艺术等领域里,相互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建立良好的关系。他还告诉记者,希望去中国“探险”的青年很多,但因为两国相距遥远,单独行动有许多困难,通过集体组织,可以满足一部分人的愿望。他说,为了这个专列,委员会在计划、宣传、经费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准备一年了,现在终于成行。贝尔特郎先生本人则非常喜爱中国音乐,他此行是专门去见识中国民族乐器、寻求东方乐曲的。当记者告诉他一定可以满载而归时,他开心地笑了。
3位比利时姑娘带着自己设计的50套民族服装,打算与中国同行交流,访问北京后,她们还将去上海、杭州、西安等地。其中一位还悄悄地告诉记者:“回来后,我就开始学中文。”
比利时外贸局巡回大使威利·蒙菲斯先生也前来为青年送行。他认为,此行的意义不可低估,比利时在西方同中国建立良好的贸易关系过程中,是曾起过先锋作用的。“比利时应当恢复先锋的声誉,而布鲁塞尔—北京专列,可以鼓励青年们朝这个方向发展”。
记者发现,在送行的人群中,多是即将登程的青年们的父母。一位母亲为自己16岁的儿子去远在天涯的“另一世界”见世面感到高兴,说他碰到了“难逢的良机”。一对中年夫妇,在向刚从中学毕业的儿子话别。他们高兴地说,他们对中国怀有良好的感情。这次儿子前往中国,使他们对中国的事情更加关心了。
12时34分,比利时负责外贸的国务秘书柯诺普满有兴致地吹响开车哨。专列在一片欢呼声中徐徐启动,满载着比利时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情,朝着东方缓缓驶去。
(本报布鲁塞尔7月14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