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各民族情同手足大家庭互助友爱 内蒙古涌现一批民族团结先进典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18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各民族情同手足大家庭互助友爱
内蒙古涌现一批民族团结先进典型
本报呼和浩特7月17日电 记者傲腾、孙健报道:在呼和浩特市第二毛纺厂工人住宅区有这样一户和睦的人家:妻子是汉族,丈夫是满族,姑娘却是蒙古族。原来七年前,这位姑娘从锡林郭勒草原来呼市治病,家里无人照顾,纺织工人班淑芝象亲生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这位留下残疾的娜日莎,并最后把她留下,成为这个家庭中的一员。这是内蒙古自治区千千万万个民族团结典型中的一例。
内蒙古是我国最早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居住在这里的蒙古、汉、回、满、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十几个兄弟民族情同手足,共同建设祖国北部边疆,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曾被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誉为模范区。但十年内乱严重地破坏了这里的民族团结,使自治区各项事业遭到严重损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民族政策在内蒙古得到了贯彻落实,自治区各项事业迅猛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民族团结和民族关系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现在全区涌现出了一大批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其中自治区一级的先进集体201个,先进个人557名;受盟市表彰的先进集体651个,先进个人2434名;受旗县表彰的先进集体3086个,先进个人11654名。他们当中,既有为内蒙古人民解放和建设事业呕心沥血几十年,在各民族干部和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的老同志,也有把青春贡献给边疆建设,全心全意为各族人民服务的知识分子;既有促进民族团结,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做出较大贡献的干部和群众,也有在物质文明建设中,进行经济联合,互相支援,互相学习,共同走勤劳致富道路的富裕户和专业村;既有城市大企业培养、使用民族干部的先进事例,也有牧区白衣战士辛勤为牧民服务的先进典型。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满水井村,蒙汉群众亲密无间,团结奋斗,勤俭创业,共同走上了致富道路。1982年人均纯收入400元,1983年翻了一番。1986年虽逢大旱,人均收入仍高达1120元。边疆人民的好医生李思伟(汉族),扎根边疆24年,为牧民行医除病,被广大蒙古族群众誉为牧民的贴心人和牧民的好医生。这些可歌可敬的典型事例,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新歌,反映了时代精神,展示了社会主义民族大家庭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社会风貌。
民族团结,边疆兴旺。自1980年到现在6年内,内蒙古牧区80%的牧民盖了新房和置备了新的蒙古包;70%以上的牧户购买了汽车、拖拉机、摩托车、打草机、耧草机、风力发电机和其他新式生产工具。自从内蒙古广大农村、牧区实行经济改革以来,全区经济建设事业一年比一年有所发展,各族群众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得到提高,民族团结一年比一年巩固。1986年,全区牧民人均纯收入649元,比1978年增加2.45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