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抓紧招标承包这一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20
第1版(要闻)
专栏:

  抓紧招标承包这一环
  本报评论员
鲁布革水电站引水工程和水口水电站土建工程,通过国际招标承包,投资都比原概算省了很多。它所显示的,不仅是推行招标承包制的优越性,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建设资金,更重要的使人们清晰地看到我们基本建设施工管理的差距和潜力,感受到加快我国基本建设和施工企业改革步伐的紧迫性。
近8年来,基本建设体制改革的成绩是应当充分肯定的。诸如国营施工企业基本上消灭了亏损户,固定工的比重由94%下降为76%,去年实行多种形式包干制的工程达11万多个,建筑面积占施工总面积的80%以上等等,都是改革之花结出的硕果。但是,从总的来看,基本建设和施工管理的落后面貌还未有根本性的改变。用工多,消耗大,工期长,造价高,重点建设重点浪费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许多施工企业臃肿庞大,包袱沉重,缺乏竞争能力。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才能适应四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搞活总方针的要求。
近两年里,基本建设和施工企业改革虽然有所进展,但是不少地方和部门却处在原地踏步、停滞不前的状态。以推行招标承包制为例,1980年从深圳实行开始,已有8个年头。尽管实践表明,一般都能降低造价3—5%,工期缩短10—15%,然而1986年全国实行招标承包制的单项工程数量和建筑面积,还只占新开工单项工程总数和建筑总面积的11%和18.9%。有的省市、部门推行面稍大一些,有些却只有0.1—0.4%。况且还有不少是假招标,走形式,徒有其名。
建设项目实行招标承包制,是改革、开放、搞活在基本建设上的综合体现。是改变施工任务由行政分配的办法,打破基本建设“吃大锅饭”管理模式的有效改革措施。也是深化施工企业改革,改变施工管理和基本建设落后面貌至关重要的一环。实践证明,推行招标承包,就能促使施工企业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竞争能力;而施工企业要实现这一点,必然要求改革和完善企业经营机制。这就会有力地推动整个基本建设投资、设计、物资等管理体制的改革。因此,基本建设和施工企业改革,都要紧紧抓住推行招标承包这个重要环节,认真而不是敷衍地、切实而不是虚假地广泛推行招标承包制。
广泛推行招标承包制,当然不是一件容易事。从目前看来,主要阻力来自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思想。他们往往从保护自己的直属企业出发,借口“肥水不流他人田”,不愿外地外单位参加投标、承担施工任务。说穿了,就是靠吃“大锅饭”,养活一批人。这种“保护”,客观上是在保护落后,不思改革。
坚持公正性、合理性,严格履行合同,强化监督,是广泛推行招标承包制的关键。那种明招暗定,私下交易,决标定标不按条件优劣而按各种关系确定,是有害无益的,也是不能允许的。
我们深信,从推行招标承包制入手,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改革步伐,我国基本建设和施工管理定将在改革声中面目一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