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20
第2版(经济)
专栏:

  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新军
  本报评论员
近年来,“企业集团”这个名词在经济界逐渐叫响。全国各地尤其是沿海大中城市,新涌现的企业集团犹如异军突起,十分引人注目。
企业集团是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的产物。随着厂长负责制的推行和自主权的扩大,企业内有动力,外有压力,普遍要求冲破旧有的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式格局,按照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来发展生产。企业集团的出现,正是这种大趋势的反映。国务院把发展企业集团作为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完全切合实际的。
企业集团的出现,有利于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一般的企业间横向经济联合相比,企业集团具有更高的层次、更大的规模和更强的凝聚力。它不仅是企业间生产上的联合,而且包括了销售、科研、服务等更广泛的内容,体现了资金、技术、设备、物资、人员、场地及信息等一系列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因此,企业集团发展生产的能力不是单个企业的简单相加,而是集各种优势于一体,形成合力,攥成“拳头”,往往不需要增加投资,就能加快科研成果向生产的转化,迅速地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从而扩大了名优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加快了开发新产品的步伐。
企业集团冲破了条块分割的旧格局,能够根据市场的需要在集团内部实行资金、物资、技术的横向移动,故而能促使社会经济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趋向合理,有利于生产资料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的发展。例如纺织工业出现的以服装为龙头,包括纺织、印染行业的“一条龙”企业集团和以扩大出口为目的的外向型企业集团,对加速纺织工业的战略转移,提高我国人民的衣着水平,扩大出口,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企业组成集团,由单个、分散变为相对集中,在市场竞争中增强了整体、全局意识,减少了盲目性,也便于政府与之对话并运用经济的、法律的手段进行间接管理。
改革的目的,就是解放社会生产力。企业集团既然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应该受到社会各方面的热情支持。然而,当前企业集团的发展,却遇到了一些阻力:有的条条、块块,依旧向企业集团内的企业压产值、利润指标,限制了集团内生产组织结构的合理调整;有的地方甚至对参加跨地区企业集团的企业,取消了银行贷款。这种情况的出现,虽说在新旧管理体制交替的过程中难以避免,但条条、块块的领导,还是应该“风物长宜放眼量”,不能只看到本部门、本地区的眼前利益,而看不到发展整个社会的生产力这个长远利益和全局的利益。积极的态度应是根据企业集团不断出现的新情况,在管理体制上加速进行相应的配套改革。纺织工业部把企业集团看成是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的交叉点、国家放权与企业分权的结合部,从而把加强和完善对企业集团的管理,作为改变政府职能、完善经济管理体制的一次实践机会,这种态度无疑是可取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