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依靠科技进步 改革耕作制度 贵州推广遵义粮食生产新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20
第2版(经济)
专栏:

  依靠科技进步 改革耕作制度
  贵州推广遵义粮食生产新经验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刘子富、本报记者潘帝都报道:改革传统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运用科学技术突破山区粮食单产长期低而不稳的局面,力争粮食生产登上一个新台阶。这是贵州省在实地调查总结遵义地区的经验后作出的决策。
素有“黔北粮仓”之称的遵义地区在深入农村第二步改革中,针对威胁农业生产的干旱和低温这两大灾害,筛选出因地制宜、趋利避害的增产措施,即旱地分带轮作多熟制、使用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良种、水稻两段育秧、水稻半旱式栽培,以及玉米育苗带土移栽加地膜覆盖。这些措施使粮食生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平均每亩增产75至125公斤,粮食总产量由原来的12.5亿公斤增加到去年的15.8亿公斤。
遵义地区的做法引起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先后多次到该地区,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考察,与科技人员和农民一起座谈研究,共同总结经验。不久前,省委领导还约请各地(州、市)委书记和有关农业专家一道前往遵义,对遵义、仁怀两县8个不同类型的点进行了重点考察。大家认为遵义地区的增产措施能够躲过伏旱、战胜低温,保证粮食稳产高产,可以在全省推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