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一座新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20
第4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军民之间征文

  一座新坟
人们都说军人是最可爱的人。可每当我想到这句话时,心中就有沉重的负疚感。我永远也忘不了她——郑春兰,一个普普通通的山区农家姑娘。
6月下旬,我怀着对故乡的思念,回到了阔别3年的故乡——皖东农村一个闭塞的小山村。我刚走近村头,就看见入伍时村邻们送别我的路边有一座新堆起的坟。根据家乡的葬俗,我判断这里埋着一个少女。我惴惴不安地走进家门,进门便向妈妈问起那座坟,妈妈顿时嘴唇颤抖起来,好久好久才喃喃地说:“那是春兰子姑娘的坟。前几天,我差点被汽车撞死,要不是她一把推开我,早就没命了。春兰姑娘是为了我……”妈妈泣不成声,短短的几句话,撕裂了我的心,和家人久别重逢的兴奋一下消逝得一干二净。我惊呆了,不禁满目泪水……
春兰子在村里的姑娘中数她最美,最懂事。我们青梅竹马,小学、初中、高中都是同窗好友。我对她了解很深,我喜欢她的为人,钦佩她有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我们经常在一起谈书画,论诗文,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仅在一年多时间里,我写的100多篇稿件被各种报刊采用;她呢?也被县书画协会吸收为会员。我的名字和我的文章变成了铅字,在我们那个世世代代没人去过南京、北京的小山村里一下名声鹊起,长辈和年轻人都说我“有出息”,是“才子”。春兰只要听到这些赞语,总是美滋滋地告诉我;每当我的文章见诸报刊,她总是拿着跑到我家报信,高兴得象一只小白兔……久而久之,爱情的橄榄终于在我们心中结果。她悄悄地告诉我:“有了你,我就没有痛苦。”我深情地对她说:“有了你,是我一生欢乐。”村里的人都羡慕,说:“国成这孩子有福气,找了春兰子姑娘。”有的年轻伙伴同我开玩笑,夸我们是“郎才女貌,天生一对。”我们自己也觉得一万分满意。然而,生活对人并不都是公平的,最美的花也最容易凋谢,在我入伍前不久,她父亲因触犯刑律被法院判刑,可万万没想到对她父亲的“判决书”竟终止了我们的爱情。她父亲被逮捕的当天,村里的人就议论开了:“‘将军难过美人关’,国成如果不甩掉春兰子,他的前途就完了。”“军人哪能和罪犯的女儿谈恋爱?”我的一些好友也苦口婆心地劝我尽早同春兰一刀两断。我的父母更摆脱不了世俗。面对种种舆论和心理上的压力,我退却了,原来对她热得发烫的心,一下子凉透了。我把她叫到村口,提出和她分手,她低着头只是默默无语,流着泪踉踉跄跄地跑回了村。
入伍的时间一天天逼近,我几天没有见到她。临行前,全村人送我到村口,唯独春兰没有来。
幽幽的、浓浓的,色彩瑰丽的晚霞,勾勒出了皖东群山的轮廓。父亲送我走后,我坐在候车室门前,突然,一个熟悉身影出现在我的面前,我抬头一看,是春兰子!她双眼红肿,为了送我她头天就从乡下到县城。望着她憔悴的面容,我说不出话来。火车一声长鸣,我们便集合准备上车了,她从衣袋里掏出一个红本本,我接过一看:“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大条令”一行烫金字映入眼帘,我把它郑重地装进包里,火车启动了……
入伍后,我没有给她去过信,她也没给我写过信,只是她托老乡给我捎过两本诗集和她亲手画的一幅《荷花》。这次探亲回家我打算去看看她,送她两本字帖,以安慰她那颗被我冷落了3年的心,可眼下她已为了救我的母亲长眠地下了。我望着泪水流湿满脸皱纹的母亲,头脑一阵阵昏鸣……窗外,夕阳洒满了树梢和墙上的瓦棱,这正是3年前她在火车站送我的时辰。想到这里,我一下哽咽了!
猛地我不由自主地走出家门,对着夕阳,庄重地抬起沉重的臂膀,敬了一个军礼。然后踱到荷池边,摘了两朵鲜嫩娇艳的荷花,向蕴藏着悲欢离合的新坟走去……
驻江苏滨海县某部 朱国成
本报开辟《军民之间》征文以来,得到了广大读者、作者的热情支持。在此,我们表示衷心感谢。应读者要求,现将截稿日期由原定的7月20日延迟到8月10日。仍以当地邮戳为准。
——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