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鳄渡随想》的随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20
第8版(副刊)
专栏:

  《鳄渡随想》的随想
  黎先耀
7月14日人民日报副刊发表了《鳄渡随想》一文,以韩愈《祭鳄鱼文》故事作为比兴,引申到今天的领导干部也应象古代的韩刺史、陈通判一样,为民除害消灾,立意是很好的,可以当作以古鉴今的一面镜子。
我在同天人民日报科教文化版上,又读了国际野生动物保护会议在北京召开的消息。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虽然取得很大进展,但是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情况仍然比较严重,因此保护野生动物也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由此,我想到鳄类是一种已在地球上生活了亿万年的古老的珍稀动物;现在世界上大部分鳄类已被划为保护动物。如今唯一生存在我国的只有温驯的钝吻扬子鳄了。它是中国特产的珍贵鳄类,属于国家第一类保护动物,国际自然保护组织也已把它列为一级濒危动物。
韩愈讨檄的鳄鱼,则是属于另一种凶猛巨大的湾鳄,大约到明代就在广东沿海绝迹了;现在它们主要生活在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等一些国家。《祭鳄鱼文》确是反映了唐代韩江中湾鳄袭食人畜,为害百姓的历史情景。解放后,人们还在潮州海滩上发掘到湾鳄的骸骨,陈列在当地博物馆中。至于凶顽的湾鳄被韩公一纸祭文所劝吓远徙,那显然是浪漫色彩的民间美谈。湾鳄之所以在我国绝迹,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人为捕杀和天气转冷所致。
现代地球上人口剧增,野生动植物资源迅速减少,人类征服自然的力量又不断加强;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平衡。因此,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念,也需相应地更新。“打虎擒鲛”,原是人们传统观念中的英雄壮举,如今却已为现代社会道德所不容;至于对野生珍稀动物操网捕之,戳而烹之,则更是犯罪的行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野生动物一般已不再为害于人。现在保护自然,养虎饲鲛,让鳄鱼卵育于此,与人杂处,倒已成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内容哩!
十年动乱期间,舞台上演出过题为“札伊打虎”的相声,塑造了一个人一口气打死两条老虎的“高大形象”;报纸上也介绍过捕杀扬子鳄,剁碎喂鸡的“先进经验”。这些,实际上都是落后的野蛮行径。由于过去对珍禽异兽的大量捕猎,不但“华南虎”的踪迹不见了,甚至连“猪婆龙”(扬子鳄的俗称)求偶的叫声也难得听到了。“拨乱反正”以后,国家已在长江下游的皖南青弋江两岸,建立了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如今,夏夜在宣城附近又可以听到鼍(扬子鳄的古名)鸣如鼓了。
我觉得今天倒应该有人写一篇《迎鳄鱼文》了,因为湾鳄真的被请回来了。近几年,中外合作,先后从国外引进一二十条湾鳄,已在离韩公祭鳄不远的地方,办起了“汕头鳄鱼养殖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