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取各种“模式”之长 从本地实际出发 象山县乡镇工业产值三年增五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21
第2版(经济)
专栏:

  取各种“模式”之长 从本地实际出发
象山县乡镇工业产值三年增五倍
本报讯 记者蒋亚平报道:工农业基础比较薄弱的浙江省象山县,为什么近三年工农业总产值能以每年39%的速度递增?为什么乡镇工业能在3年时间里一跃成为全县经济的主体,总产值增了5倍?记者最近到象山采访,得出的结论是:县领导取各种不同经济“模式”之长,从本地实际出发确定发展经济指导思想,是一条重要原因。
象山县地处浙东,北部的杭州、绍兴类似苏南,集体经济强大,实力雄厚;南近温州,家庭工业活跃。仿“苏南”,以发展集体经济为主,还是追“温州”,以发展家庭工业为主?在制订全县经济发展战略时,这个县跳出框框,认为苏南、温州虽然都有好的经验可学,但是如果起步之初就按照既定的观念强调以什么为主,结果很可能是偏离当地实际,束缚经济发展。他们认为,发展经济最根本的出发点是大力促进生产力发展。基于这种认识,他们果断提出“坚持多路并进,‘四轮’(乡、村、联户、家庭)一视同仁”。在政策上既注意鼓励乡镇集体企业发展,又注意发挥农民家庭的积极性,大力发展联户、家庭企业。并明确规定,联户、家庭企业在人员组合、内部管理、利益分配等方面,有充分的自主权,谁投资、谁经营、谁得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侵犯联户、家庭企业的财产;银行、财税部门在贷款和税收上,对联户、家庭企业不得歧视。
这些政策的推行,使象山县很快形成了一个既有利于集体、又有利于农民个人投资的宽松环境。1983年,这个县还几乎没有联户、家庭企业。到1986年,全县已有联户、家庭企业1206家,占乡镇企业总数的55%;从业人员达2.6万多人,占乡镇企业就业总人数的40%;总产值达1.83亿元,占乡镇企业总产值的33%。
今年上半年,社会上出现了对联户、家庭企业的种种非议,认为这些企业冲击了集体经济,会导致两极分化,应该限制。象山县委、县政府理直气壮地站出来为他们说话,认为,这8年的实践证明,联户、家庭企业的发展,对发展本地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带动大家致富,是有功的。正是由于坚持“多路并进、一视同仁”,从而在不同层次的企业之间尤其是在集体和个体企业之间,开始出现一种特有的互相竞争、互相促进、你追我赶的局面。联户、家庭企业的蓬勃发展,迫使乡镇集体企业不断改革内部机制,加强技术改造,增强自身活力,提高经济效益。这几年,乡镇集体企业不是萎缩了,而是大大发展了。1986年,全县乡镇村办的集体企业总产值达3.38亿元,比1983年增加近4倍。
象山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执行“四轮并转、一视同仁”的方针,使联户和家庭工业继续健康发展。今年1至6月,联户和家庭工业总产值达9425万元,占整个乡镇企业总产值的35%,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