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9阅读
  • 0回复

促进农产品增产和农村技术进步 我国农业技术开发效益显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21
第2版(经济)
专栏:

  促进农产品增产和农村技术进步
我国农业技术开发效益显著
本报讯 记者陈满正从国家经委获悉:近3年来,我国加强农业技术开发,取得重大经济效益。
1985年国家把5个重点项目12个子项目列入计划。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已经推广粮棉油、畜禽鱼、林木等优良品种247种;推广农作物高产技术6.23亿亩、速生丰产林技术192万亩;还推广经济作物、饲料加工机械系列化技术以及水果、蔬菜保鲜技术等,共增产粮食810万吨、棉花22.3万吨、油料74万吨;猪牛羊、鸡鸭鹅、鱼虾蟹都有增产。新增产值60.8亿元,税利4亿元,出口创汇1054万美元。
这批项目的实施,不仅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还促进了广大农村的技术进步。
——改革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增强技术服务能力。农牧渔业部和各地有关部门,把原来分散独立的县农技站、土肥站、经作站、农科所、农校结合起来,建成统一领导、分工合作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全国“县中心”已建成700个,在重大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
——面向基层,为广大农民服务,为农业生产和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服务。如针对西北等地区干旱多灾,影响农业生产的现状,组织开发北方旱作农业栽培技术,先后在陕、宁、青、甘、内蒙古等省区推广。1985、1986两年,示范推广面积1668万亩,平均每亩增产40公斤。
——组织多专业多学科合作,将单项技术组装配套,进行综合性技术开发。如把良种、饲料、防疫和农业机械等技术组装配套,推广应用。推广笼养蛋鸡1600万只,农民纯增收入1亿元,节约饲料10%。笼养蛋鸡省投资、收效快。国家兴办饲养1600万只的国营鸡场,需投资5.6亿元,而农民分散笼养只需0.9—1.8亿元。
——重视吸收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目前,地膜覆盖技术已在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于40多种作物,累计推广面积5100万亩。
——改革资金使用方法,提高开发项目的经济效益。过去推广新技术是“国家拿钱,农民得利”,现在改为无偿或低偿服务。哪些项目无偿,哪些项目低偿,需根据不同情况和经济效益高低来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