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弗罗茨瓦夫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21
第6版(国际)
专栏:

  弗罗茨瓦夫行
  本报记者 周象光
从华沙乘飞机南行,约半个多小时便到达波兰西南重镇弗罗茨瓦夫。当飞机盘旋下降时,凭窗眺望,全城景色尽收眼底。奥得河由南向北穿城而过,许多支流和运河纵横交错,把城市分割成众多街区,而数十座桥梁又把各区连成一体。在这座被誉为“桥都”的城市南端,是排列整齐的红顶农舍。与市内庄严典雅的古建筑和现代化的高层楼房交相辉映,许多住宅区掩映在6月浓绿的树丛中。
弗罗茨瓦夫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历史上它几经沧桑,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才回归祖国怀抱。战争毁坏了大约70%的建筑物和80%的工业设施。战后,波兰人民重建了弗罗茨瓦夫,使它成为全国四大工业城市之一。目前,它的电子工业堪称全国之首。火车车厢、发电机、汽车制造等重工业,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和轻工业、食品加工业都相当发达。全市人口约63万,其中本地人只占20%,大部分都是随着城市的发展由外地迁来的年轻人。60多岁以上的老年人只占10%。因此,这里不存在一般城市面临的人口老化问题,整座城市给人以充满朝气之感。
弗罗茨瓦夫也是波兰著名的文化科学中心。许多具有悠久历史的教堂建筑都得到修复或重建。全市有八所高等院校,其中的弗罗茨瓦夫大学和弗罗茨瓦夫经济学院在全国享有盛名,它们培养出大批人才,在波兰经济建设和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波兰政府现任总理梅斯内尔同志就毕业于弗罗茨瓦夫经济学院。闻名遐迩的拉茨瓦维采圆景画博物馆是外国游人必到之处,也是全国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这幅圆景画,是为了纪念1794年首次由农民参加的争取民族独立的科希秋什科起义100周年而于1894年画成的。作者是扬·斯德卡和沃·科萨克。画面长120米,高15米,生动地反映了波兰起义军在克拉科夫省拉茨瓦维采村大败侵略军的壮烈场面。这次战役的胜利大大鼓舞了波兰人民反抗异族统治的斗志。
从记者下榻的“奥尔比斯”宾馆北行,道路宽阔整洁,用红砖砌起的高架电车线路上,电车穿梭不停。可以看出,这是市区主要的交通工具。在路旁一些古老的建筑物上,仍能看出战争的伤痕。弗罗茨瓦夫市地处交通要冲,有7条铁路干线和3条欧洲公路经由此处,内河运输也较发达。因此,历史上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弗罗茨瓦夫人饱经战乱之苦,在回归祖国后,更加酷爱和平。战后欧洲第一个保卫和平的会议,就是在这里召开的。1978年,弗罗茨瓦夫市荣获和平城市的称号。今年,当地艺术界的知名人士又发出了一项和平倡议,以维护和平为主题,在该市举办一次世界规模的露天雕塑展览会,号召各国雕塑家把自己的作品奉献给弗罗茨瓦夫市,以留传后世。
弗罗茨瓦夫同中国的关系密切。早在1957年1月,中国人民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访波时就曾到过这里,在万人集会上受到热烈欢迎,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时隔30年后,中共中央代理总书记、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今年6月又沿着友谊之路,来到弗罗茨瓦夫,同弗罗茨瓦夫省和弗罗茨瓦夫市党政领导人、企业领导人、大学教授以及工农群众进行了广泛的接触,进一步加深了中波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弗罗茨瓦夫领导人和企业界人士十分重视同中国发展经济贸易和科技合作关系。
波尔莫特汽车工业公司和依尔奇汽车制造厂的领导人在得知赵紫阳同志由于时间所限不可能去该厂参观后,便把他们生产的十几种类型的车辆开到中国客人下榻的宾馆前,在赵紫阳同志外出归来的片刻,向他介绍“依尔奇”牌车辆的性能及特点,表达他们进一步同中国加强合作的愿望。
这家公司已向中国出口了3000多辆卡车和大型轿车。弗罗茨瓦夫省委第一书记巴林茨基和弗罗茨瓦夫市长斯孔普斯基在为中国记者举行的宴会上说,弗罗茨瓦夫同中国的友好关系正在迅速发展。目前已有六家大型企业和研究中心同中国的有关部门建立了双边合作关系,这些合作涉及汽车、煤炭、矿山等行业。弗罗茨瓦夫工学院已同上海工学院建立了联系,一些科研机构也将派出学者同中国同行交流经验。他们热切期望在不久的将来,弗罗茨瓦夫省能同中国的一个省建立直接的友好合作关系。(附图片)
  图为弗罗茨瓦夫市内吊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