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广东改革八年进入黄金时代 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使企业改革深化了,全省工业总产值连续七年超过全国平均增长速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22
第2版(经济)
专栏:

  广东改革八年进入黄金时代
  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使企业改革深化了,全省工业总产值连续七年超过全国平均增长速度
本报讯 记者梁兆明报道:广东省经过8年努力,企业改革在许多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广泛推行,全省经济发展逐步进入“黄金时代”。
从1979年下半年开始,广东各地抓住改革、开放、搞活的机遇,根据中央对广东提出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先走一步的要求,结合广东实行财政包干体制的实际情况,围绕搞活企业,进行多方面的改革探索,先后实行了企业基金制、利润留成、盈亏包干和两步利改税。在此基础上,广东省和部分市(地)先后批准一些企业和行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承包的形式,只要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原则,可以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企业、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不拘一格进行选择。全省各地多种多样的承包形式,都有共同点: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这就保障了“快牛”不受“鞭打”,而那些“慢牛”则当心挨“鞭子”。广州钢铁厂和韶关钢铁厂是最早请“老包”的企业之一,承包形式是“投入产出包干”。这两家大型企业曾经是闻名全省的亏损大户,请了“老包”就变成盈利大户。交通、电信、电力三大行业也请“老包”,实行“以路养路”、“以港养港”、“以电信养电信”、“以电养电”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整个行业面貌迅速改观。韶关、肇庆、茂名、海口等地,对不同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都取得了国家多收、企业多留,个人多得的效果。
到目前为止,广东省的国营工业企业,已有一半左右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3300多户企业实行了厂长(经理)负责制,其中800多户实行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推动全省生产发展。1980年至1985年,广东工业总产值翻了一番多,年平均递增6.4%。去年又比1985年增长15.9%,连续7年超过全国平均增长速度。今年1月至5月,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5.5%。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