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王丙乾在《当代中国财政》序言中指出 今后将适当调整财政收支结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22
第2版(经济)
专栏:

  王丙乾在《当代中国财政》序言中指出
  今后将适当调整财政收支结构
本报讯 “今后有必要适当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并把国家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承担的某些支出任务转由地方、部门和企业承担。这是建立稳定的、平衡的社会主义财政所必需的。”
国务委员、财政部长王丙乾为将于第四季度出版的《当代中国丛书》分册——《当代中国财政》一书所写的序言中提出了上述观点。《当代中国财政》一书,以丰富的资料,比较翔实地记述了新中国财政的建立和发展过程,记述了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经验、教训。
王丙乾在充分肯定了建国以来的财政工作在周恩来、邓小平、陈云、李先念、薄一波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和直接主持下,克服了无数困难,取得了巨大成就之后说:“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财政工作,有很多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和吸取。最主要的就是要坚持改革,精心理财,把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结合起来,使国家财政建立在稳固的、平衡的基础上,确保国民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
王丙乾说,“坚持革新和开拓精神,并不是一味分散、放权、减税让利,而是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不断进行探索、实践和革新,该下放的就下放,该集中的就集中,既要搞活微观经济,又要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的控制。”“必须充实和完善已经改革的措施,并认真总结经验,继续进行新的探索,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财政体制。”
王丙乾说,“精心理财,就是要学会包括生财、聚财和用财在内的理财之道,充分运用财政的分配权、监督职能和宏观控制手段,力求在经济的变革和发展中保持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生财之道,就是在合理确定经济增长率的基础上,积极从发展经济、增产节约、提高效益中来培养与开辟财源,增加财政收入,而不是靠增加人民负担、降低人民生活水平。聚财之道,就是要聚财有度,使国家与集体、个人的分配关系稳定在一个合理的水平上,而不是只顾国家,不顾集体、个人,或者只顾集体、个人,不顾国家。用财之道,就是要根据‘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方针,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力求实现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
王丙乾在序言中说,“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是否协调,在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过程中,积累基金与消费基金,国家与企业,国家与集体、个人的分配关系是否恰当,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发展变化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寻找一个比较恰当的数量界限,以此确定国民经济的主要比例关系”。他认为,“从财力分配方面来说,这几年改革体制,下放财权,增加企业和地方财力,引起的财政收支结构的变化是很大的。1986年同1979年相比,国家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已由31.9%下降到25%;地方、部门、企业掌握的预算外资金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已由13.5%提高到21.4%。在资金比过去分散的情况下,许多应当由地方、部门和企业用自有财力办的事情仍然由国家财政特别是中央财政承担,这是难以为继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