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十七亿亩草原草丰畜旺 内蒙古畜牧业深化改革蓬勃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22
第5版(专刊)
专栏:

  十七亿亩草原草丰畜旺
  内蒙古畜牧业深化改革蓬勃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重要畜牧业基地之一。自治区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深入改革,牧业一直保持着蓬勃发展的好势头,使畜牧业基地的重要作用日益明显地显示出来。
内蒙古拥有13亿亩草原,以水草丰美闻名于世的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两大草原都在自治区境内;自治区内还有着品种数量众多的家畜家禽资源;境内蒙古族和其他民族牧民,对发展畜牧业既有丰富经验,又有深厚感情;这些都是内蒙古发展畜牧业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畜牧业已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
40年来,自治区为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一直注意推行牧业生产责任制和重视畜牧科学技术。自治区先后推行了“两定一奖”责任制、牧业大包干责任制和“草畜双承包”责任制。特别是几年前推行的“草畜双承包”责任制,使牧民第一次得到了经营自主权,使责、权、利紧密挂钩,人、草、畜三者统一起来,大大激发了广大牧民的生产积极性。
内蒙古还在全区范围内建立起草原建设、畜种改良、畜疫防治、经营管理等四大科技服务体系,在饲料热喷、试管羔羊和羊消化道内源蛋白周转规律研究上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畜牧科技的推广和研究,对内蒙古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40年来,内蒙古畜牧业一直持续稳定发展。1947年自治区成立时,全区大、小牲畜总头数为8418000头(只),1986年发展到38822000头(只),比1947年增长3.61倍;生猪1986年发展到5523000头,比1947年的901000头增长5.1倍。牲畜质量也有显著提高。自治区成立前,牲畜几乎全是未经改良、选育的土种畜;1986年良种和改良种畜达到14545000头(只),占牲畜总头数的37.5%,其中良种、改良种绵羊占绵羊总数的58%。经过广大科技人员和各族农牧民群众的不断努力,自治区先后培育出全国闻名的内蒙古草原红牛、内蒙古三河牛、三河马、内蒙古细毛羊、敖汉细毛羊、鄂尔多斯细毛羊、乌珠穆沁肥尾羊、乌兰哈达猪和内蒙古黑猪等新品种。
内蒙古畜牧业的蓬勃发展,极大地支援了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40年来,自治区向国家交售菜牛、菜羊7561万头(只)、生猪2271万头、耕畜386万头(匹)、牛奶114500万公斤、毛绒95400万公斤、牛羊皮15000万张。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这些畜产商品总值高达1385600万元。
40年来自治区的各种畜产品资源,每年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对支援全国毛纺、皮革、乳品等工业的发展和满足广大城乡市场需要改善人民生活,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穆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