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光荣的乌兰牧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22
第5版(专刊)
专栏:

  光荣的乌兰牧骑
  李世琦
草原上飘扬着一面文艺红旗,她就是光荣的乌兰牧骑。
乌兰牧骑曾受到毛主席、周总理及党和国家其他领导同志的多次接见。在党中央的关怀下,曾组队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作巡回演出。她的名字响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
1957年诞生的乌兰牧骑,如今已经进入了她的“而立”之年。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乌兰牧骑是否忘了牧场,忘了马背?下面的几个片断,也许可以释去你心中的疑问。
乌兰牧骑有个响亮的口号:“哪里最需要,哪里最偏僻,就到哪里送歌献舞!”他们蓝天作大幕,草地当舞台,哪里有牧民,哪里便是他们的“剧场”。现在,他们仍然在打草场上演,在蒙古包里演,在羊圈里也演。苏尼特右旗乌兰牧骑——自治区第一支乌兰牧骑,在深入基层中,坚持了“六个不分”:不分观众多少,有求必应;不分场地条件,见缝插针;不分严冬酷暑,坚持演出;不分生活好坏,以苦为荣;不分路途远近,送戏上门;不分时间早晚,接送观众。
阿鲁科尔沁旗乌兰牧骑为了减轻牧民的负担,队员们经常露天宿营。一顶帐篷让女同志住,男同志就睡在大车周围。夏天,草原上蚊子扑面,蚂蚁遍地,咬得彻夜难眠。没有水,他们就过滤带有牲畜粪便的泥水汤做饭吃。
扎鲁特旗乌兰牧骑到尼马拉吉苏木演出,看到苏木落实经济政策深受群众的欢迎。他们立即编成歌曲演出。后来这个苏木的干部群众专程赶到旗里去感谢乌兰牧骑说:“你们给我们写的歌,对我们鼓舞不小。今年我们农牧业双丰收,也有你们的一份功劳!”(附图片)
  草原风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