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团结建设富裕文明的内蒙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22
第5版(专刊)
专栏:

  团结建设富裕文明的内蒙古
  内蒙古自治区主席 布赫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5月1日,在民族区域自治的大道上,她已经走过40年的光辉历程。40年来,生活在118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蒙汉等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随着社会主义祖国前进的步伐,团结奋斗,并肩前进,取得了民主改革、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胜利。旧日百疮千孔,经济萧条的内蒙古,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内蒙古各项事业之所以突飞猛进地发展,其中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林牧为主,工农商协调发展的路子。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无产阶级政党完成消除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的任务之后,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消灭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各民族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发展水平接近了,民族间的共同因素就会增加,大家庭内的平等、团结、互助的和睦关系就会进一步加强。这是社会主义阶段无产阶级在民族问题上的历史任务,也是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的根本途径。40年来,我们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都是把主要精力集中于经济建设,把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物质基础,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最根本的任务。
一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稳妥地发展各项事业。比如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自治区党委在抓经济工作方面坚持了正确路线,甚至在阶级斗争弦绷得最紧的1963年,仍坚持“千条万条,发展牲畜是第一条”,认真抓好生产。所以,在3年困难时期,内蒙古还能向国家提供十几亿斤商品粮和大量的畜产品,1965年牲畜总头数达到4176.2万头(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内蒙古的经济工作有了新的生机。
二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走自己发展经济的路子。早在自治区成立初和60年代中期,我们先后提出“人畜两旺”、“不斗、不分、不划阶级和牧工、牧主两利”、“政策要稳、办法要宽、步骤时间上允许因地制宜地以较长的时间来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千条万条,发展牲畜是第一条”等发展经济路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又确定了“林牧为主,多种经营”的经济建设方针,最近,又提出“念草木经,兴畜牧业”的主攻方向,并使工农商协调发展。实践证明,这些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是符合内蒙古的地区特点、民族特点和经济特点,有利于扬长避短,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和生态等综合效益的完全正确的方针、政策。
三是坚持改革、开放、搞活,改变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水平差等落后状况,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积极引进国内外的先进科学技术、人才、资金和先进设备,使潜在的资源优势迅速变成现实的经济优势,加快经济发展步伐。
四是坚持自力更生和国家支援相结合的发展经济方针,开发、利用内蒙古的丰富资源。
40年的经验雄辩地证明,只有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主要精力放到经济工作上,各方面的工作都服务于经济,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和物质条件,各项民族事业才能蓬勃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讲,一个民族要跨入先进之列和跻身于现代化之林,也只有靠经济实力,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具有巨大经济潜力的内蒙古,在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改革、开放,开拓前进,生产一定会一年比一年发展,经济一年比一年繁荣,人民生活一年比一年改善,建设起一个团结、文明、富裕的内蒙古自治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