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贵在创新——看《宋雨桂、冯大中画展》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22
第8版(副刊)
专栏:

  贵在创新
  ——看《宋雨桂、冯大中画展》有感
  冯迪
作为负有社会责任的造型艺术家,应具有深厚功力和多方艺术修养,更要有高尚理想和创新精神。否则,难以创作出既有时代气息,又有个人风貌,并能与人民相呼应的优秀艺术作品。
气质与素质,在当今中国画坛上不无兼而较优的人在。宋雨桂、冯大中两位中年国画家就是其中佼佼者。这可以从最近在中国美术馆开幕的《宋雨桂、冯大中画展》中数十幅气势磅礴、格调新奇的佳作中,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他们一方面深入生活,一方面又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刻意求新,经过长期地探索和创新,终于取得了成功。象《长江明珠图》、《苏醒》、《长白八月》和《晚晴》等作品,都是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大胆地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河山和大自然的酷爱,从而把时下的山水画推到了反映时代气度的洪流巨澜之中。
大面积的泼墨、泼彩和恰到好处的留白,是宋雨桂、冯大中作品的显著特点之一。《长白八月》运用这种技法使整个画面的景物都在以雷霆之势滚动着,疾速地运动着,动态极其强烈。如此狂放的大泼墨、大泼彩实属难得。而大面积的留白,在几幅作品中又占有特殊的审美意义和价值:或对比,或补充,或呼应,都是对传统留白技法特点的继承和发展。其它作品,如《逝去的野花》等等,也都可以使人饱尝大墨淋漓的艺术快感。“泼”,需要胆量和勇气,更要有默思撷要,笔歌墨舞的运筹。没有足够的把握和丰富的想象力加之因思泼去,因形造化生发开去的驾驭本领,恐怕纵有千般妙想,也难以收拾成章。他们学习传统,从生活的实际感受出发,还大胆地创造了适于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技法——“冰裂纹皱”,一扫古代山水画的旧貌,使有限的手段发挥出无限的妙处,从而丰富了画面,也增强了时代气息和艺术感染力。正如我国著名书画鉴赏家杨仁恺先生所评:“在于打破了明清以来上下相因的模式”,在于他们的胆气和干练;在于他们追求创新的精神和素质休养。
艺术创作是个不断创造、不断发现的过程,也不断地发现自身。所以他们的作品表现的诗情是壮阔的,情感是豁达的、豪放的,毫无小桥流水的小家气。更可贵的是他们两人晨夕与共,艺术追求、艺术观点、艺术造诣日趋一致和默契合作的精神。
出现在他们的作品中的山是地处群峰耸立的长白山,虎是体态硕大、色彩斑斓的东北虎。作品的景物气概非凡:或风卷云飞冰封雪裹,寒气袭人;或墨气盖顶,山泉奔泻,雄奇挥洒,令人感到惊异、浩瀚,神秘和壮丽。而静静的白桦林,却又是那般恬适宜人,鸟兽不惊,另有一番野趣。他们的老虎,真如活虎般的栩栩生气,呼之欲出。那蓬松的质感无不显露着老虎的筋骨和肌腱,显露着美丽而含蓄的斑纹。作者这种悉心的追求和描绘,是会得到观众的赞许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