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音乐文化的丰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23
第8版(副刊)
专栏:

  音乐文化的丰碑
  丁言昭
中国第一部音乐家的全集——《聂耳全集》终于出版了。它不仅收有聂耳的乐章歌谱和文字作品、日记、书信,而且有二盒录音带,其中三面为国内当代歌唱家和音乐团体录制,另一面是聂耳、金焰、王人美、袁牧之、陈波儿等当年的录音。这部煌煌大书好似中华文化长城的丰碑,对中国音乐界来说,它填补了一个空白;对出版界来说,它是一部视觉和听觉相结合的新型出版物。应当说,《聂耳全集》的出版是文化出版界的一件盛事。
早在50年代,北京音乐研究所的同志在编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参考资料时,曾收集过聂耳的部分日记和书信,供内部参考。直到1979年文化领导部门正式决定由专人负责编辑《聂耳全集》,前后共花了6年时间,编辑的甘苦,聂耳家乡人的支持是无法用时间和语言来表达的。《聂耳全集》的主要负责整理的编辑之一向延生同志,循着聂耳生前的踪迹,七下云南,前后去了上海、广州、南宁、武汉等地。采访了夏衍、于伶、孙瑜、司徒慧敏、王人美、黄绍芬、吕骥、贺绿汀、许幸之、金焰、赵丹、吴永刚、周伯勋、黎锦光、严华、王人艺、王素以及聂耳的二哥、三哥等亲友。文化部和中国音乐界的领导同志都支持了这个重大出版工程。
聂耳的家乡人得知向延生来云南的目的后,纷纷伸出热情的手。如云南省博物馆,他们将馆藏的珍贵史料,供向延生翻阅、复制、拍摄,使收集整理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向延生在往返云南的过程中,深深感到这项工程开始得太晚了。聂耳的交游很广,许多人家中都藏有聂耳的书信、照片、歌曲手稿,但是在“文革”中有的被毁,有的散失了。昆明有个人叫张庾侯,是聂耳音乐上的挚友。他俩都曾经在云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张庾侯比聂耳高二班,会弹风琴、曼陀琳。解放初期,他将聂耳的书信捐献给国家,自己保存了一部分留作纪念。“文革”中造反派来抄家时,他对抄家者说:你们抄去后,千万保存好,因为这些是聂耳的珍贵材料,但这些人拿去后即一把火给烧了。不然,《聂耳全集》可以编得更完美。
现在《聂耳全集》已经作为国家文化交流中的一件珍贵礼品,分赠给国际文化界知名人士,走向世界了。
愿聂耳的乐章、歌曲和祖国的伟大的四化进行曲齐鸣。起来!起来!向着中华民族的繁荣兴旺富强的辉煌前景前进。
(本书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和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附图片)
  人民音乐家——聂耳〔雕塑〕 程树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