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阅读
  • 0回复

为“皇女”一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23
第8版(副刊)
专栏:

  为“皇女”一呼
 张宝林
过去,在商品流通领域有这么一种现象:国营厂家的产品不管多差,都能卖得出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皇帝的女儿不愁嫁”。
老实说,人们对这些养尊处优的“公主”们是不敢恭维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没有对比,缺少竞争,从大的方面说,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不利;从小的方面看,对“公主”们自身也未必是幸事。
这几年,政策放宽,经济搞活,几种所有制形式各显神通,“皇帝的女儿”们出现婚嫁危机,这不是坏事。
但,世事多相类而非,“公主”愁嫁也还有另一面。眼下,不少乡镇企业财大气粗,不惜用厚礼贿赂的办法推销自己的商品(甚至是伪劣商品),开了一个很坏的风气。起初,也不过是送些圆珠笔、手提包之类,不久便觉得拿不出手,况且同行之间象“乌眼鸡”似的盯着,礼品越送越大,变成了毛毯、电风扇、石英钟一档。大概当事人也觉得授受无名,诸多不便,于是大件又渐渐化小,变成了金银首饰“钱货两讫”之类。倘遇公开场合,则不妨悄悄留下家庭住址,待得月明星稀之时,“暗渡陈仓”可也。
“小家碧玉”的礼品升级翻番,可苦了一些正正派派的“皇帝的女儿”,公家没有这笔经费,眼睁睁看着别人“如鼓琴瑟”,自己只好一怀愁绪,空怨东风!
有家全国有名的制剂厂,产品虽获省、市优质产品奖,由于推销无“术”,产品大量积压,资金周转发生困难。还有一家电池厂,所产电池在全国小有名气,而且是守法户,没有活动经费,库房里压了七十万支电池,时间一长跑了电,把个好端端的牌子砸了,厂长急得直跳脚。
在经济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竞争是好事,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但竞争要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而且要有一整套法规制度予以保障,否则,这竞争就会变成“打乱仗”。
现在,商品的购销往往靠“媒妁之言”,这媒妁便是推销和采购人员,他们中的某些人玩了行贿受赂的“猫儿腻”,乱点鸳鸯谱”,闹出了乱子,却没有相应的“婚姻法”衡准,也缺少“执法人”制裁;况且有些贿赂的决策人正是那“嫁女”的翁姑,也无人追究。至于许多新郎之所以娶回一批东施嫫母,实在是缺少正常的交往渠道,而一旦“结缡”,又无法通过正当手续“离婚”,这些,都是开放、搞活后出现的新问题。当然,出现问题不可怕,怕的是视而不见。我认为如果不认真对付这股歪风,不仅经济建设要受到影响,也会败坏社会空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