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炼铁成钢——记济南军区某部一连指导员何兆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7-07-24
第1版(要闻)
专栏:

  炼铁成钢
  ——记济南军区某部一连指导员何兆信
  新华社记者 王志耘
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军基层政工会上,总政治部主任余秋里听了一位年轻干部的发言后,兴奋地握住他的手说:干得好!比我们这些人当年干得还好。他就是济南军区某部一连指导员何兆信。他任职两年多,先后帮助13名后进战士赶上队,其中3人入了党,6人当了班长、骨干,3人成了训练尖子,还有2人被评为“四有”先进战士。
“进来是块铁,出去是块钢”。人们这样评价何兆信任指导员的一连的思想政治工作。
“刘霸天”回头当好兵
提起有些天不怕地不怕,软硬不吃的战士,不少基层干部都挠破头皮,说轻了,他当耳旁风;说重了,他什么难堪的事都做得出来。人们称他们是“生铁蛋”、“出窑砖”,没治了。
何兆信不这样看。
战士刘林学,入伍前因惹是生非被父亲两次吊打,到部队后,又经常无故缺勤,打架骂街。连队要处分他,他扬言说:“谁敢处分我,我就跟他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由此得了个“刘霸天”的浑号。他这般表现,传到未婚妻耳朵里,姑娘一气之下,退回定情物,红笔写来绝交信来了个“虞姬”别“霸王”。
前年年底,刘林学带着失恋的痛苦和破罐破摔的想法,一路骂着来到一连。果然,没几天就演了一场“乌江自刎”的闹剧:他因外出不请假,被班长批评了几句,竟脱掉上衣,找出三棱刮刀,对准了自己的心口窝,何兆信闻讯赶来,抓起刘林学甩在地上的上衣对他说:“你这是干什么?快穿上衣服,别感冒了”。说着边为小刘披衣,边去夺刮刀。刘林学一挣扎,胸口被划开1厘米长的口子,何兆信的手也被划破了。
“小刘呀,你为啥要走这条路?”等刘林学平静下来,何兆信问他,他说:“我不争气,没干好,别人看不起我,连恋爱三年的对象都和我吹了,不如死了痛快。”刘林学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何兆信递上一杯开水,语重心长地劝道:“你的心情我理解,可你失恋是由于自己不争气,工作没干好造成的,这是不光彩的;你如果自杀,那就更不光彩了。真正的男子汉应该是在哪摔倒,在哪爬起来。”刘林学听着,慢慢地低下了头。
知耻、知羞、知错,就是进步的开始。通过这场“闹剧”,何兆信发现了刘林学身上的闪光点,给予了循循善诱的开导。这是原以为会被扣上“自杀未遂”“罪名”的刘林学万万没想到的。
还有刘林学没想到的呢。几天后,一封出自姑娘纤手的书信飞到军营,飞到刘林学手里。信中说,只要他能改掉恶习,愿意重归于好。刘林学看着这熟悉清秀的笔迹,品味着恨铁不成钢的话语,双手颤抖了,泪水夺眶而出。
原来,在刘林学到一连后不久,何兆信就给小刘的未婚妻写了一封长信,希望她在关键时刻扶小刘一把,配合连里做好工作。字字句句,语重心长。姑娘感动了,重新向小刘献上了一颗宽容善良的心。
刘林学悲喜交加,抹去泪水,激动地对何兆信说:“你教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我一定干出个样儿给你看!”何兆信趁热打铁,让小刘写了改错决心书,按上手印寄给姑娘。打这以后,刘林学昂起了头,半年后,他入了团,受到了嘉奖,名字上了连队光荣榜。
在一连,“生铁蛋”被炼成好钢的战士,刘林学只是其中的一个。
破格任用黄世保
这是一连召开的一次研究骨干配备的支委会。六班,战争年代的“开路先锋班”,现在又是“全能训练先行班”,谁来担任班长?出人意料。何兆信却“点”了“炮筒子”黄世保的名。话音刚落,众语哗然。“这不是套虎拉车吗?”“那场‘君子兰风波’你难道忘了?”
说起“君子兰风波”,何兆信当然不会忘记。黄世保当时是四班战士,此人高中文化,“炮筒子”脾气,争论问题从不服输,提意见更是把好手,常在公众场合弄得干部下不了台。一天,黄世保没按时起床,被何兆信点名批评了一顿,谁知小黄竟一时性起,瞅准空子把何兆信精心养了3年的一棵君子兰三把两把揪成“秃头”,油绿肥厚的叶子落了一地。这下惹火了干部战士,纷纷提出要趁机教训一下这个“刺儿头”。何兆信没有同意。
眼下大伙气还未消,何兆信却来个“以德报怨”,支委们显然想不通。何兆信坚持认为,“小黄军事技术过硬,思维敏捷,理论水平高,有一定的管理能力,让他带个尖子班是胜任的。”最后,支委们虽同意了何兆信的提议,但都还等着看看指导员这一招是否真灵。
准备挨教训的黄世保做梦也没想到能当班长。他走马上任后,把浑身的劲都使在工作上,不到两个月,全班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全连的前面。他带领全班第一次参加全团比赛,就技压群雄,夺得冠军,成为全团赫赫有名的尖子班长,并光荣地入了党。
这下人们全服了,纷纷找到指导员寻求“点”铁成钢的奥秘。何兆信说:“对其战士要扬长避短,小黄两头冒尖,优点突出,毛病也明显,如果我们看他短处多,看长处少。揪住一点不放,他的聪明才智就会受到压抑,炼钢人不识钢,好钢摆在你眼皮底下,也会当石头扔掉。”
伴随着战士成长的脚步,何兆信的带兵思想也不断升华,他和支部“一班人”定期分析新时期战士的特点,总结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30个怎么办?”在全军基层政工会上介绍后,代表们深受启发。
让凝聚力胜过外拉力
在何兆信看来,有些战士之所以暂时后进,同家庭和社会的消极外拉力有密切关系,要做好后进战士的转化工作,就要靠思想政治工作的凝聚力战胜这种消极外拉力。
1985年入伍的战士赵桂桥,入伍一个月就抱怨后悔,平时啥工作也不想干,一心想“创造条件”提前退伍。去年夏天,何兆信探家,回家后的第二天就专程跑了300多里赶到赵桂桥家走访。他亲眼看到小赵家困难确实很大,多病的父亲卧床不起,年迈的母亲忙得里外团团转,两亩熟焦了芒的麦子还立在地里,准备花10元钱雇人割。看到这情景,何兆信拿起镰刀就奔了麦地。割完麦子,他又求附近窑厂的拖拉机把麦子拉到场院。眼前的活干得差不离了,可以后咋办?何兆信想起小赵有个未婚妻,便蹬上自行车赶到姑娘家,动员姑娘未婚先过门,帮助种责任田,照顾两位老人。姑娘在征得父母同意后,跟着何兆信来到小赵家。两位老人拉着何兆信的手千恩万谢,让捎话给儿子:“家里事,让他放心吧。”
何兆信探家归队后,连长王兆荣高兴地迎上去告诉他:“赵桂桥变了,不再闹着退伍了,干起活来象发疯。”
面对消极外拉力,何兆信和支部“一班人”,坚信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的凝聚力能够战胜外拉力:联系实际进行革命理想、我军宗旨和光荣传统教育,打牢部队的思想基础;搞好培养两用人才工作,用知识拴住战士的心;抓好农副业生产,改善连队生活,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稳住战士的心……
这一系列扎扎实实的工作,终于把战士们锻炼成外拉力拉不弯、折不断的钢。炊事班长曲百臣家乡饭店经理一口敲定请他去掌大勺,月薪240元,他毫不动心;班长赵清海家里承包了一条渔船,因少劳力每年拿出5000元雇劳力,但他考虑部队需要,连续两年主动提出超期服役。去年老兵退伍时,团里分来29个名额,连领导动员来动员去仍剩下5个空额,这样一个熔炉,谁愿意离去。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附图片)
  何兆信(左)和战士们在一起。 周朝荣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